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典亮世界丛书
作者简介
李存山,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曾任哲学编辑室主任、杂志社副总编辑;2001年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现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并《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10月当选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著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中华文化通志·哲学志》、《智慧之门·老子》、《中国传统哲学纲要》、《气论与仁学》等。
内容简介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 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我 们要传承和弘扬的中国文化 的优秀传统。 中国文化自上古以来就 形成了崇尚道德的价值取向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中庸》),在《尚 书·尧典》中就已记载:帝 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 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 时雍”。这里的“克明俊德” 就是首先重视个人的道德修 养,而“以亲九族”“平章百 姓”“协和万邦”就是儒家后 来讲的“齐家”“治国”“平天 下”。所谓“黎民于变时雍” 则是在修、齐、治、平之后 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即社 会的整体的道德和谐。帝尧 晚年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 而舜之大德首先他是中国古 代“大孝”的代表,由此可见 中国文化对于家庭伦理的重 视。在大禹、商汤之后,周 之文、武、周公则鉴于夏、 商两朝的灭亡,而更加强调 了“敬德”“保民”(《尚书·康 诰》)、“皇天无亲,惟德 是辅”(《尚书·蔡仲之命》 )的重要。 到了春秋时期,虽然中 国历史进入一个“礼崩乐坏” 、分裂战乱的过渡时期,但 是以崇尚道德为中国文化的 最高价值取向,却正是在这 一时期确立的。如鲁国的叔 孙豹指出:“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就是最高,“太上有 立德”就是以崇尚道德为人 生、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而晋国的郄缺则强调“正德 、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左传》文公七年),在 “三事”之说中也是以“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