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通史(吐蕃卷上下)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下)
作者: 编者:张云//林冠群|总主编:拉巴平措//陈庆英
出版社: 中国藏学
原售价: 92.00
折扣价: 65.32
折扣购买: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下)
ISBN: 97878025382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述显示,赤德松赞不但牢固地坐稳赞普宝座, 且能贯彻自身意志,不受阻碍。我们由赤德松赞时期 ,吐蕃与唐的互动中,更可以了解赤德松赞十分成功 地压制贵族集团,使之完完全全听命于王室的指挥。 吐蕃由于在西陲、北陲、东北陲及东南陲等地军事吃 紧,使得吐蕃已无力再面对唐朝的军事行动。因此, 主动对唐朝表示善意,白居易代王亿答吐蕃北道节度 使论赞勃藏书中云:“皇帝以赞普频遣和使,恳求通 好”,就是反映当时吐蕃对唐的外交策略,甚至主动 提出归还秦州(今甘肃天水县治)、原州(今甘肃固 原县治)及安乐州(今甘肃中卫县境)等位于唐蕃边 界的3州。然而,终赤德松赞朝并未付诸实现,显然为 缓兵之计,目的就在于迷惑唐朝,误以吐蕃有和谈的 诚意,避免唐朝在此段不利期间对吐蕃展开军事行动 。 按唐蕃之前的往来模式,经常由吐蕃中央遣使赴 唐京师求和,但旋即于边界发动战争,例如玄宗开元 二年(714),唐蕃盟会定境河源(今青海南),但在 和盟之中,蕃相坌达延率兵十万寇临洮(今甘肃临潭 县西南),入攻兰、渭。又如吐蕃在唐代、德宗两朝 ,曾求会盟4次,然其每于盟时或盟后,必然兴兵寇边 。如永泰、大历年间虽然遣使相盟,而蕃兵“俄寇灵 州(今宁夏宁武县西南),掠宜禄(今陕西长武县治 )”。是以,唐朝君臣对吐蕃之反复无信,颇多微词 ,如代宗云:“彼(吐蕃)亦尝遣聘臣来修旧好,玉 帛之礼才至于上国,烽燧之候已及于近郊。”陈子昂 云:“臣闻吐蕃桀黠之虏,君长相信而多奸谋。”, 然而,由赤德松赞继位后,于贞元十九年(803)开始 至元和十年(815),计13年间,仅有元和七年(812 ),吐蕃寇泾州的记录,其余在唐蕃边界烽烟不起, 甚至在元和八年(813)九月,宪宗诏太常习乐,复用 大鼓,此意味着唐朝京师已久无边警,遂恢复使用大 鼓。于此可见,赤德松赞掌政期间,吐蕃王朝中央能 完全掌握边区诸节度使,使之与王朝中央同步,未产 生相互抵触或联系未周,甚或违抗王朝中央命令的情 况。 由上述赤德松赞在位执政情况分析,当时吐蕃政 局相当稳定平顺,因此在赤德松赞元和十年(815)薨 逝,其子赤祖德赞10岁稚龄继位时,吐蕃并未如往例 ,先经过信奉苯教的大臣试图掌控大局,排除信佛势 力的动荡过程,而是平稳过渡。在所有的汉藏史料之 中,均未记载由赤德松赞传位赤祖德赞的过程,有任 何动乱或不平顺的记录。此在唐代吐蕃历朝较为少见 。由囊日论赞计起至沃松止,共11代,平稳过渡者仅4 例,分别为松赞干布传贡松贡赞,松赞干布传芒伦芒 赞,赤松德赞传牟尼赞,赤德松赞传赤祖德赞。其余7 例,不是赞普横死,就是战死,均属骤然剧变的状况 。由此可见,赤德松赞于临终前,作了周全的安排, 证明赤德松赞在拥佛大臣的襄赞下,稳定且牢固地控 制了政权,并未给予拥苯的贵族集团有可乘之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