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9.90
折扣价: 12.90
折扣购买: Graphic Recorder(让你的会议可视化用图形符号快速记录会议内容)
ISBN: 9787515357164
(日)清水淳子:生于1986 年。从多摩美术大学信息设计专业毕业之后,进入网络制作公司做设计师,曾在教授维系品牌与用户关系的广告构建策略和创意的np 广告学校进修1年。2012 年进入WATER DESIGN 公司,开始了有关事业开发和商品流通的商业设计工作,风格超越流派、多种多样。2013年开始举办“ 东京图像记录师”活动。同年,进入雅虎日本,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与数据科学家合作共同进行软件开发工作。2017年,在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信息设计室做讨论内容可视化的相关研究。现在在多摩美术大学信息设计专业任讲师,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语言可视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
精彩文摘(纯文字) Q.1“图像记录师”是什么人? A.是通过使用图形符号将人们的对话和讨论内容进行实时可视化处理的人。 图像记录师,是指将人们的对话和讨论内容边听边分类整理,并同时转化为图像,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人。如果一场会议中有一名图像记录师,那么在会议结束时,他大概就可以把会议所说的全部内容总结在一张纸或一张白板上了。由于是实时进行图像记录,如果用“录音”来比喻的话,记录行为本身可以被称为“录图”,得到的记录内容可以被称为“录图带”,而做这件事的人就要被称作“录图师”了。 那么,画家和图像记录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样都是“画一幅画”,两者乍一看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信息获取方式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大部分画家是以眼睛得到的视觉信息为主进行绘画创作的,而图像记录师则是身处对话和讨论的场景之中,以耳朵获取的听觉信息为主在进行图像记录。此外,他还要梳理谈话内容的脉络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其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并且要将专业术语的意思和复杂的语言结构通过图形符号清晰易懂地表现出来。从讲话人的表情和语调中读取连讲话人本人也注意不到的潜在的感情,也是其特点之一。图像记录师就是这样一边整理从对话讨论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要素,一边把现场的总体情况总结 在一张纸上。 Q.2为什么是“图像”? A.需要把又长又复杂的信息传达给许多人时,图像所具备的两个特性就可以起作用。 想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对话内容,方法有很多,比如文字记录、拍视频等。那么为什么图像记录师要特意使用图像来进行记录呢?答案就存在于图像的两个特性中。 特性1:一览无余→只需看一眼就能迅速把握整体 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看视频、听录音,都像是在追寻一条“线”一样,必须要在读完听完之后才能在脑海中重组整个画面。而由于图像是通过一个“面”来表现的事物,因此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把握整体情况。并且,使用图像可以达到短时间内同时向多人传递信息的目的。 特性2:结构分明→可以使事物间的复杂关系一目了然 比如说有A、B、C 三个项目。如果使用文字记录,虽然可以传达出事实,但是却不能清晰地体现出A、B、C 三者的关系。如果使用图像记录的话,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无法单纯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复杂暧昧的问题,比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怎样的优先顺序、是否存在循环关系等。 如果使用图像记录,就算是很复杂的对话讨论,也能够让全员在短时间内对整体情况有所把握。并且,如果发现记录内容与自己的思考有差异,还能够引发人们的继续思考,从而更容易发现一些新的亮点。此外,在对话讨论中难以传达的不协调感和强烈的意见,也可以借助图像进行解释说明,由此,讨论也更容易变得积极活跃。 Q.3可以期待得到什么效果? A.在只使用话语容易产生分歧的场合,图像作为一种共通语言,起着加深互相理解的作用。 在对话十分复杂难懂的场合,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总是充满了误解,从而使现场的气氛陷入尴尬,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不愉快体验。如果现场有一名图像记录师的话,他就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言论可视化,将所有人的视线集中在一块白板上,使大家产生一种“共商一题”的一体感和安心感。通过“集中所有人的注意力到一点”这一简单的办法,我们就可以得到以 下效果。 1.在会议进行中,激发讨论的活性 把记录了讨论内容的图像原样公开呈现给与会者,就像给大家提供了一张地图,可以简洁快速地确认“现在在讨论什么内容”、“这里和我的想法一致吗”等问题。通过图像展示,会场的讨论内容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在场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目了然,那么彼此之间加深相互理解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此外,大家还可以围在图像周围,指着图像发言,这样全员都能够瞬间把握发言内容的相关信息,也就不容易产生分歧了。 2.会议之后,成为供第三人使用的资料 会议中即时做成的图像记录,在会后可以直接作为会议记录供与会人员回顾会议内容使用。不论是多么冗长复杂的会议,只要有图像记录资料留存,都可以使人快速回想起会议内容。而且,将图像记录拍成照片,发邮件给那些因太忙而没时间参会的成员,也能够立即向他们传达会议的整体内容。虽然没有亲自参加会议,总觉得事不关己,但如果会议资料是一目了然的图像的话,没有参会的人员也会很容易产生兴趣。 Q.4与会者会发生什么变化? A.通过图像记录,原本自己难以启齿的想法变得能够大胆说出来了。 1.从对个人的感情,到对讨论内容的思考 在一场会议中如果人们只能看到彼此的脸,就很容易在判断事物时掺杂个人感情,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只要与别人的不同看法稍微被关注一下,就容易觉得好像是自己本人受到了责备,也就更容易对对方产生焦躁不满的情绪。但是,通过图像记录,将发言内容与发言者分离开来,在讨论过程中不用去看谁的脸色,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对讨论内容本身进行冷静的思考判断了。 2.从对分歧的不满,到对广泛多样性的理解 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必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当不同意见出现时,人们往往会立刻开始寻找错误点、寻找正确答案,一定要究明“谁的想法正确、错误出现在哪里”等问题,此时就需要图像记录来发挥作用了。图像记录不会模糊各种想法的相异性,反而会将这些不同清晰明了地整理出来,形成一个集思广益的图鉴。这样就可以唤起人们对其他想法的好奇心,并把这些不同当做值得参考的意见,从而使得差异变得更容易接受。 3.从犹豫不决,到自信满满 在讨论过程中你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点,但你总会想“是不是只是自己听漏了”、“是不是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总是犹豫着不敢确认。但是,如果用图像记录对会场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那么“白板上没有画出来的就是还没有确认的事项”就会成为与会者的共识,当你发现问题时就可以自信满满地发言了,你犹豫着不敢确认的部分也就全都解决了。 Q.5当今时代,为什么图像记录师的存在成为必需? A.为了创造出新事物,就必须要摸索出一种能够超越冲突,互相给予良性刺激的合作关系。 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世界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已经无法指望以陈旧的方案获取新的未来。不论一个领域拥有如何丰富的发展历史,要想有所突破,就必然要与其他各种职业领域合作,在不断的试错当中获得发展。 例如创刊于1851 年的《纽约时报》,为展开数据新闻方面的工作就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们没有被150 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的固定体制所束缚,而是将编辑、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设计师集合在一起,重组为一支可以互相交流意见的团队。但是,这种做法在增加想法多样性的同时,势必也会增加他们之间的碰撞与分歧。这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除了各种创意和技巧之外,整个团队的想法意志的维系也变得重要起来。为了让全员都能够愉快地畅所欲言,能够把讨论内容即时可视化的图像记录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非洲有这样一句老话: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欲步履如飞,则孑然一身;欲天涯海角,则结伴而行)、(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Together.)。正如这句谚语所表达的那样,沟通维系全员的意志,带领团队走得更远,就是一名图像记录师的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通常希望在尊重多样化建议的基础上,得出更好的结论,以使我们走得更远,但现实是只有冲突在发生,事情却毫无进展。能将各种建议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就是图像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去设计会议场景,便是图像记录。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打开“图像记录”世界的大门,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扇门背后的大千世界趣味十足,首先希望你能有握笔绘画记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