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故事(远古-春秋悦读本)/历史故事天天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2/20230306024029867.jpg)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39
折扣购买: 中国通史故事(远古-春秋悦读本)/历史故事天天读
ISBN: 9787514815559
文化艺术出版社编审 中华书局编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山顶洞人按血缘关系聚居在一个洞穴里,这就是 我们祖先第一个组 织形式氏族的萌芽,慢慢地氏族社会形成了。根据地 下出土的文物证 明,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进入以女性 为中心的母系氏族 社会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址已发现多处,最初是 在河南省渑池县仰 韶村发掘到的,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后来在甘肃省临 洮县马家窑和浙江 省余姚市河姆渡也发掘到了,被分别命名为马家窑文 化和河姆渡文化。 最典型的则是1954年在西安市郊区发掘到的半坡村遗 址,它十分清晰 地向我们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图景。 半坡村遗址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那是一个总 面积约五万平方米 的村落,分成居住区、窑场、墓地三个区域。居住区 占地最大,周围有 一条深宽各约五六米的沟,沟东是窑场,沟北是墓地 。居住区中间建有 一座大型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周 围有许多中小型房 屋,是氏族成员的住所。房屋附近有围栏饲养家畜, 有窑穴作为储藏粮 食和工具的仓库。家畜、粮食、工具都归氏族公共所 有,没有私有财 产,所以称氏族为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以一位辈 分最高的妇女为中 心,公社成员都是她的儿孙。公社中的成年男子都是 本公社的成年女子 从另一个公社娶来的,本公社的成年男子则都要嫁到 另一个公社去。婚 姻关系是群婚,即一个氏族公社的一群男子与另一氏 族公社的一群辈分 相当的女子结婚,生下来的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以上母系氏族公社的人伦关系是从半坡村遗址墓 地中所了解到的, 墓地的安排以妇女为中心,辈分最高的妇女埋在最显 著的地方,周围是 其儿孙的墓。许多妇女埋葬在一起,许多男子埋葬在 一起。墓中的随葬 品女性略多于男性。成年男女不会葬于一处而分别埋 葬的原因是:他们 不是夫妻关系而是兄妹或姐弟关系,男子都是本氏族 嫁到另一个氏族去 死后归葬的,并不是娶进来的女婿。母子合葬墓有几 个,那是未成年而 夭折的孩子葬在其母亲身边。没有父子合葬墓,因为 成年男子所生的子 女都在另一个氏族里,而且子女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所以不可能与 父亲合葬。 能说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是半 坡村的窑场,它是 以烧制陶器为主的手工业基地。烧制陶器是人类学会 人工取火以后的又 一个重要发明。烧制陶器的方法分制坯和烧窑两道工 序。制坯是把泥土 调好后搓成泥条,圈叠成所需要的形状,稍加挤压使 之连成一个整体, 再经内外刮磨平整,并根据需要装上把手或提环,再 描绘上图案,就成 了坯胎。烧窑是把坯胎放人窑中,用柴草等作为燃料 加以烧制。那时候 的窑室封闭得还不够严密,陶土中的氧化铁烧后充分 氧化,烧成的陶器 多是红色或褐色的。 陶器中有煮食物用的罐、钵、盆等,有吃饭用的 碗、盘等,有储藏 粮食用的瓮和大型的罐等,还有一种小口尖底瓶是汲 水用的,入水即倾 斜,很容易把水盛满。陶器不光有生活用具,亦有陶 纺轮、陶弹丸、陶 网坠等生产工具,用于纺织、打猎、捕鱼。陶器上的 图案,有的单纯作 为装饰,有的则是氏族的徽号,称为图腾。 窑场中也制造石器。氏族公社时期的石器是磨制 石器,即把石器打 制成型后再加以磨光。这种新型的石器比打制石器锋 利,考古学家称之 为新石器,把原先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新石器中 有石刀、石斧、石 铲、石箭头等,也有石纺轮、石网坠和石磨盘等。石 磨盘的出现说明窑 场里还加工粮食,当时的粮食生产已经较前有所发展 ,人们已经不吃原 粮而是加工以后再食用了。 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过渡 到了父系氏族公 社。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现已发现的有:山东省章丘 市龙山镇发掘出来 的龙山文化,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掘出来的齐家文 化,湖北省京山县 屈家岭发掘出来的屈家岭文化,江苏省淮安县青莲岗 发掘出来的青莲岗 文化,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发掘出来的良渚文化,而最 具典型性的则是山 东省泰安县大汶口村发掘出来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六千三百年至四千四百年,遗 址是一处较大的公 共墓地。从墓葬的形式和出土的大量随葬品,可以推 断出当时的氏族社 会已与母系氏族社会大大不同。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 大型石器工具很 多,有石铲、石犁、石斧等,都打磨得又光滑又锋利 ,还有大量的谷壳 和谷粒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大型石器的 使用和大量耕作劳 动的完成,必须由男子担当,男子在氏族公社中的地 位逐渐取代了妇 女,成为氏族公社的中心了。又从离大汶口文化遗址 较近的龙山文化遗 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马、鸡等家畜家禽的骨头 来看,说明父系氏 族公社时期的粮食已富裕到可以大量饲养家畜家禽来 供应肉食了,狩猎 已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了。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陶器制作也有了较大进步, 已经采用快速旋转 法制作坯胎,成型后的加工也更为精细,窑室的封闭 也较前严密,烧成 的陶器多呈灰色或黑色。陶器中有烧煮食物用的鼎、 鬲等,也有 祭祀用的豆、鬻等,说明人们头脑中已有了崇奉鬼神 的宗教 迷信。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