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杂记(典藏版)(精)/季羡林经典作品集

病榻杂记(典藏版)(精)/季羡林经典作品集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病榻杂记(典藏版)(精)/季羡林经典作品集
ISBN: 9787568202886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杂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病榻杂记》《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

内容简介

在病中 我是在病中。 我是在病中吗?才下结论,立即反驳,常识判断 ,难免滑稽。但其中不是没有理由的。 早期历史 对于我这一次病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 但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是这个样子,连大夫看来也不 例外。这是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不足为怪。 我患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这件事三言两语说 不清楚。 约摸在三四十年以前,身上开始有了发痒的毛病 。每年到冬天,气候干燥时,两条小腿上就出现小水 泡,有时溃烂流水,我就用护肤膏把它贴上,有时候 贴得横七竖八,不成体系,看上去极为可笑。我们不 懂医学,就胡乱称之为皮炎。我的学生张保胜曾陪我 到东城宽街中医研究院去向当时的皮肤科权威赵炳南 教授求诊。整整等候了一个上午,快到十二点了,该 加的塞都加过以后,才轮到了我。赵大夫在一群大夫 和研究生的围拥下,如大将军八面威风。他号了号脉 ,查看了一下,给我开了一副中药,回家煎服后,确 有效果。 后来赵大夫去世,他的接班人是姓王的一位大夫 ,名字忘记了,我们俩同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代表团 的成员。平常当然会有所接触,但是,他那一副权威 相让我不大愿意接近他。后来,皮炎又发作了,非接 触不行了,只好又赶到宽街向他求诊。到了现在,我 才知道,我患的病叫做老年慢性瘙痒症。不正名倒也 罢了,一正名反而让我感到滑稽,明明已经流水了, 怎能用一个“瘙痒”了之!但这是他们医学专家的事 ,吾辈外行还以闭嘴为佳。 西苑医院 以后,出我意料地平静了一个时期。大概在两年 前,全身忽然发痒,夜里更厉害。问了问身边的友人 ,患此症者,颇不乏人。有人试过中医,有人试过西 医,大都不尽如人意。只能忍痒负重,勉强对付。至 于我自己,我是先天下之痒而痒,而且双臂上渐出红 点。我对病的政策一向是拖,不是病拖垮了我,就是 我拖垮了病。这次也拖了几天。但是,看来病的劲比 我大,决心似乎也大。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我还是屈服吧。 屈服的表现就是到了西苑医院。 西苑医院几乎同北大是邻居,在全国中医院中广 有名声。而且那里有一位大夫是公认为皮肤科的权威 ,他就是邹铭西大夫。我对他的过去了解不多,我不 知道他同赵炳南的关系。是否有师弟之谊,是否同一 个门派,统统不知道。但是,从第一次看病起,我就 发现邹大夫的一些特点。他诊病时,诊桌旁也是坐满 了年轻的大夫、研究生、外来的学习者。邹大夫端居 中央,众星拱之。按常理,存在决定意识,他应该傲 气凌人,顾盼自雄。然而,实际却正相反。他对病人 笑容满面,和颜悦色,一点大夫容易有的超自信都不 见踪影。有一位年老的身着朴素的女病人,腿上长着 许多小水泡,有的还在流着脓。但是,邹大夫一点也 不嫌脏,亲手抚摩患处。我是个病人,我了解病人心 态。大夫极细微的面部表情,都能给病人极大的影响 。眼前他的健康,甚至于生命就攥在大夫手里,他焉 得而不敏感呢?中国有一个词儿,叫做“医德”。医 德是独立于医术之外的一种品质。我个人想,在治疗 过程中,医德和医术恐怕要平分秋色吧。 我把我的病情向邹大夫报告清楚,并把手臂上的 小红点指给他看。他伸手摸了摸,号了号脉,然后给 我开了一副中药。回家煎服,没过几天,小红点逐渐 消失了。不过身上的痒还没有停止。我从邹大夫处带 回来几瓶止痒药水,使用了几次,起初有用,后来就 逐渐失效。接着又从友人范曾先生处要来几瓶西医的 止痒药水,使用的结果同中医的药水完全相同。我没 有别的办法,只好交替使用,起用了我的“拖病”的 政策。反正每天半夜里必须爬起来,用自己的指甲, 浑身乱搔。痒这玩意儿也是会欺负人的:你越搔,它 越痒。实在不胜其烦了,决心停止,强忍一会儿,也 就天下太平了。后背自己搔不着,就使用一种山东叫 痒痒挠的竹子做成的耙子似的东西。古代文人好像把 这玩意儿叫“竹夫人”。 这样对付了一段时间,我没有能把病拖垮,病却 似乎要占上风。我两个手心里忽然长出了一层小疙瘩 ,有点痒,摸上去皮粗,极不舒服。这使我不得不承 认,我的拖病政策失败了,赶快回心向善,改弦更张 吧。 P0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