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作者: 黄锦敦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ISBN: 9787559603418

作者简介

(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位致力于儿童叙事治疗的温情学者) 喜欢创作, 从木工、手作灯具、发展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 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 在移动中感受安静, 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 近年来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 已出版作品有—— 图书: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陪一颗心长大》《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生命的神秘配方》 治疗性卡片: 《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

内容简介

让自己想要的事情发生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文/黄锦敦   有一次,我去一个机构带团队,对象是一群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团队活动是一整天的,到了中午,我准备午休用餐,便请一位助教(co-leader)帮忙陪伴这群孩子。下午团队活动开始时,我看到黑板上有每个孩子的名字,每个名字下面有许多的“×”。我问助教那是什么,助教表示,那是因为孩子中午过于吵闹,彼此干扰与冲突过多,所以用计次的方式来记录孩子的不佳表现,次数越多表示违规越多,希望借此约束孩子的行为。我点点头,表示理解。   团队活动的第二天,中午休息前,我邀请孩子们到黑板前,说:“等一下又是午休时间,我想请大家想一想,练习当自己的主人。如果午休时间要打分数,零分最低,十分最高,你希望自己午休后可以有几分的表现?”我让孩子想,并且把孩子的名字以及自己想要的分数,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接着,我询问每个孩子的分数所代表的具体内涵与意义。   我说:“枫之谷,你说如果分数达到六分,你会喜欢自己的表现。我想问你,当你做到什么,就有六分?”   枫之谷:“我想要自己吃饭以后可以不乱丢抱枕,然后不要吵到别人睡觉,这样就可以了。”   我说:“可以这样做,枫之谷会觉得怎么样?喜欢吗?”   枫之谷:“我会觉得自己很不错,可以不吵到别人,自己心情也会比较好。”   我让每个孩子都来说,并做了简短的访问、澄清,再摘要写在黑板上。我告诉留下来陪孩子的助教,如果还是有孩子忘记自己的承诺去干扰别人,就问孩子:“我怎么做才可以帮你做到你想做的?”这样就可以了,接着我就去用餐了。   下午回来后,助教惊讶又开心地告诉我,今天的孩子和昨天很不一样,他们进步很多。 让自己想要的事情发生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文/黄锦敦 有一次,我去一个机构带团队,对象是一群小学 中年级的孩子。团队活动是一整天的,到了中午,我 准备午休用餐,便请一位助教(co-leader)帮忙陪 伴这群孩子。下午团队活动开始时,我看到黑板上有 每个孩子的名字,每个名字下面有许多的“×”。我 问助教那是什么,助教表示,那是因为孩子中午过于 吵闹,彼此干扰与冲突过多,所以用计次的方式来记 录孩子的不佳表现,次数越多表示违规越多,希望借 此约束孩子的行为。我点点头,表示理解。 团队活动的第二天,中午休息前,我邀请孩子们 到黑板前,说:“等一下又是午休时间,我想请大家 想一想,练习当自己的主人。如果午休时间要打分数 ,零分最低,十分最高,你希望自己午休后可以有几 分的表现?”我让孩子想,并且把孩子的名字以及自 己想要的分数,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接着,我询问 每个孩子的分数所代表的具体内涵与意义。 我说:“枫之谷,你说如果分数达到六分,你会 喜欢自己的表现。我想问你,当你做到什么,就有六 分?” 枫之谷:“我想要自己吃饭以后可以不乱丢抱枕 ,然后不要吵到别人睡觉,这样就可以了。” 我说:“可以这样做,枫之谷会觉得怎么样?喜 欢吗?” 枫之谷:“我会觉得自己很不错,可以不吵到别 人,自己心情也会比较好。” 我让每个孩子都来说,并做了简短的访问、澄清 ,再摘要写在黑板上。我告诉留下来陪孩子的助教, 如果还是有孩子忘记自己的承诺去干扰别人,就问孩 子:“我怎么做才可以帮你做到你想做的?”这样就 可以了,接着我就去用餐了。 下午回来后,助教惊讶又开心地告诉我,今天的 孩子和昨天很不一样,他们进步很多。 当天下午,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一 起回顾每个人完成了多少自己期待中的表现,有哪些 是和上一次表现不一样但自己喜欢的?我们就开始“ 回味”这些新的故事。 整个团体活动结束后,助教告诉我,那一天的经 验让她又震惊又感动,令她开始思考要怎么“相信” 孩子。我想,这也将成为这位助教生命里的一个新故 事。 ◎用叙事的语言来说 叙事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支持人可以成为自己 的主人,让人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专家。叙事认为人的 行动不是受到不知名力量的引导,而是深受个人价值 观、期待、承诺、热情等因素的影响。当人越清楚与 认同自己所期待的生活状态,便越容易采取行动朝这 样的位置移动。 在这个故事里,我让孩子有机会去思考“在团队 中的某个时刻,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这个发 问就是要让孩子站到自己生命主人的位置来思考这件 事情,而非通过外控的机制来塑造孩子的表现。当孩 子说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期待与偏好后,接下来重要 的是提供一个场域,让孩子有机会去实践自己想要的 故事,然后一步步用主人的位置走在自己的故事里。 不论结果成功了多少,带着孩子去品味在这个实 践过程里,有哪些孩子喜欢的故事(经验)发生。这 些喜欢的故事在叙事取向里被称为“支线故事”,我 也称之为“新故事”。当这些新故事被孩子叙说、实 践、回味时,孩子就越来越能够沉浸在自己当主人的 故事里。 叙事的氛围是要让人能够成为自己生命的中心, 能够为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发声与实践。就像这个故 事里的情节,重点不在于外在观点(也就是主流观点 )认定的好标准,也不在于带领者提供的单一标准, 而是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去实践自己想要的生 命样貌。P8-11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是一本每一位学习叙事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必读的书,我曾经在很多叙事分享群和微信群里见到学习叙事的老师带着一颗热情的心,跟大家分享并共读此书。
现在,我很高兴能够把这本书的简体版带给大家。这本书收录了黄锦敦老师20多年从事叙事治疗的29个经典案例故事和分析,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和编辑,阅读它的过程让我时时反思和落泪。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专家而非问题,我们要了解孩子而非评价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能否透过主流评价,看到并鼓舞他们生命中的“热情”所在?你能否给孩子创造一个发挥自己生命潜能的舞台?……
因此,除了学习叙事的心理咨询师,我更愿意把它介绍给更多普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相信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聆听到孩子内心的美妙歌声,陪他们一起面对生命的挑战,遇见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光荣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