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截屏(现代散文面面观)/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文化的截屏(现代散文面面观)/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作者: 陈亚丽|总主编:孙绍振//陈剑晖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文化的截屏(现代散文面面观)/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ISBN: 978721811743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书画家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质 20世纪中国书画家的散文创作,真正是中国散文 文坛中的一枝奇葩。它们的存在对于书画家个人来讲 ,实属偶然;而对于整个散文文坛来说,纯属“意外 的收获”。当然这些书画家的散文作品一如同时代的 其他散文家的作品一样,亦有高下之分。就高水准的 散文作品而言,与同时代其他散文家的作品可以说是 春秋各半。因为艺术职业生涯的特点,使得高水准的 书画家的散文作品真正别具一格。但是关于这方面的 研究,之前只有《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一文以 及叶梦编选的4本《画家散文》等散文、随笔集,现 有的研究成果与这些艺术家散文创作本身相比,显然 不成比例。这些书画家的散文创作,无论是从艺随笔 ,还是自传或回忆录,都凝聚着他们独特的人生体验 和智慧,有些佳作甚至能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这 些艺术家包括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徐悲鸿、熊 秉明、吴冠中、黄苗子、郁风、黄永玉、韩美林、范 曾、张仃、启功、刘海粟、李可染等等。这些书画家 的文笔亦如他们手中的画笔、刻刀、毛笔那样自如和 洒脱。熊秉明的散文融合着雕塑师的触觉、数学家的 精准、文学家的典雅;吴冠中在散文中涂抹着鲜明的 结构主义色彩;黄永玉“肆无忌惮”地挥洒着“黑色 幽默”……他们用艺术生命谱写的华彩乐章,一点也 不逊于职业作家,有的甚至比职业作家*加光彩照人 。他们的散文是文之画、画之魂,是艺术生命在散文 作品中的延续。恰如吴冠中所言:“我的文是画之余 ,是画之补,是画道穷时的美感变种。”他是在用生 命作画,同时也是在用生命铸文。这些艺术家在绘画 之余、雕塑之余、书法之余,借助于另一支笔,忠实 地抒写着他们的心声,尽力总结乃至进一步完善着他 们艺术创作中尚未尽兴的华彩,这种“抒写”和“补 充”实际是另一种创造,另一种艺术,另一种奇迹。 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中国的书画家常常是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 赏宇宙,而跃人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游心太玄”的, 他们追求的*高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从《易经》到庄子到嵇康、陶渊明,从郭若 虚到吴道子到沈灏,无论是典籍还是诗与画,概莫能 外。所以中国书画家的美学传统不是希腊的立体雕像 、不是埃及墓中的直线甬道,*不是伦勃朗渺茫无际 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 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种虚实相生的哲学 。在这种美学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20世纪的中国书 画家们,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或者说他们手握画 笔,经常将大自然“玩味”于“股掌”之间,浩然之 气油然而生。张大干在“谈艺录”里这样写道:“一 个艺术家*需要的,就是自由。画家在作画的时候, 他自然就是上帝。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 “我们艺术家*起码要做上帝,因为艺术家可以创造 天地嘛。在我的观点来说,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初 学时是如此,到*后达到*高境界时也是如此。当然 ,它们也有不同之处,但那是地域的、风俗的、习惯 的、工具的不同,因此表现在画面上才起了分别。” 书画家这种“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自 然汇聚成他们散文里的“舍我其谁”的大家气韵,是 艺术家所**的豪情。中国书画家的散文、随笔,无 论是古雅的文言还是规范的现代汉语,字里行间都蕴 含着一股浩然之气。徐悲鸿曾经对叶浅予的国画给予 高度评价:“作风之爽利,亦为表现动人之重要功能 ,浅予笔法轻快,动中肯綮,此乃积千万幅精密观察 忠诚摹写之结果!率尔*觚者决不能望其项背,此又 凡知浅予之忠勤于艺者,不可忽视之观点也……中国 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了 !”作者的思路是关乎画坛全局的,评价是大胆而高 瞻远瞩的。徐悲鸿的随笔无论是述学、自述、游记、 画理,都是如此,作者的学识、视域汇聚成的内在韵 律总能充盈其间。吴冠中谈及中西画理的一致性时说 ,“艺术规律是世界语”。作者是站在中西文化的交 汇点上来审视艺术规律的,透露的是“眼底春秋,胸 中岳壑”。这是艺术家所**的从容与自信,是艺术 家所**的胸襟与气魄。范曾的散文,无论从何种事 物起笔,作者的视角都是高远的、宏大的。比如“号 称‘地震国’的*本,亿万斯年地层的躁动和战栗, 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大自然景观,光怪陆离,令人叹为 观止”,这类大气磅礴的文字,比比皆是。黄永玉是 书画家里*为“趾高气扬”的一位,而这种自信也是 成就他“鬼才”的重要基础。他说过,“我记得** 在耶鲁演讲时说过,我一无是处,所以只能去当总统 了。那我就是人生没有任何出路,所以只好去美术学 院当教授了”。其中有比况、有谐谑,但*重要的是 他自信,总统与教授可以同*而语。他在另外一次答 记者问时这样说:“我们家乡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悲壮 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准备以此为题 ,兴建一个名叫‘爱之谷’的视觉公共艺术,有花园 ,雕塑等多种形式……我的任务就是要使所有兴建的 设施与凤凰原来的环境相协调。我自认为没有人会比 我做得*好。”书画家的散文、随笔以至于言谈中的 这种恢弘气魄,犹如给20世纪的散文文坛带来的一股 春风,清新、珍贵。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