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长出的灯火/大语文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 《红瓦》、《草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馀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蜗居 宗璞著 大野迷茫,浓黑如墨。我在黑夜的原野上行走,再也 找不到自己的家。 是谁遗弃了我吗?是我背叛了什么人吗?我不知道。 我走着走着,四周只有无边的黑暗。我是这般孤独和凄冷 。我记不起是否曾有过一个家,一个可以自由自在,说话 无须谨慎小心的家。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便是在这黑夜 中寻找,寻找我那不知是否存在过的家。 我注视着黑夜,黑夜在流动。夜幕忽浓忽淡,忽然如 一堵墨墙,忽然又薄如布幔。我想掀开布幔看清前面的路 ,可是我什么也摸不着,眼前还是迷迷茫茫,混沌一片。 我在黑夜里踉跄地行走。我的家,如果过去不曾存在的话 ,是否在前面的路上,会有一个小窝,容我栖息、给我温 暖呢? 走着走着,我真的碰上一堵墙。石壁凹凸不平,上面 缠绕着层层绳索。我摸了一阵,才知道那是千头万绪的藤 蔓。但是空气中没有一点属于植物的清新气息,想来已只 剩了枯黄的一层。这是山的峭壁,还是房屋的墙壁?我该 往哪里走呢?我踌躇,顺着石墙走去,一面在凹凸不平的 石块和纠结的枝条中摸索找寻。 忽然间,墙上开了一扇不大的门。随着门的开启,飘 出一阵浓雾,立即呛得我咳个不停。我仍踌躇着,走进去 了。 这是一间很大的厅堂,进去后便看不见墙壁,只在浓 重的烟雾中透露出微弱的光,隐约照见地上一排排的人, 半坐半跪,正在摇头晃脑地念着什么。隔几排人点着一排 大香烛,香烟袅袅,便是浓雾的来源了。他们是和尚,道 士,还是天主教基督教的什么会士?我不知道。渐渐地, 在暗淡中看清了他们的表情,使我一惊。他们每人都像戴 了一个假面具,除了翕张的嘴唇,别处的肌肉不会动一动 。我进去了,也如同我不存在,没有一个人抬动一下眼皮 。 在迷漫的香雾中有着不和谐,仿佛正在刺透那灰蒙蒙 的空气。我定了定神。那是清醒的、冷冷的目光。只不知 在哪里。 不知因为什么,一个人猛然纵身跳起,又使我吃一惊 。他跳起后便在大厅里奔跑,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来 回不停。他的举止僵硬,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他跑了一阵 ,又有一个人站起来随着跑。他们的动作这样笨拙,显然 是别人设计的。我注意地看,见许多人身后都背着一个圆 形的壳,像是蜗牛的壳一样。再看坐着念诵的人,有的也 有蜗壳,有的没有,看上去光秃秃的。渐渐地,跑的人越 来越多,却没有人碰撞到我。 忽然,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奔跑的人群先愣住了, 经过几秒钟死一样的寂静,又猛醒地四散奔逃。有壳的人 头上伸出两个触角,不断抽动,像是在试探平安,不一时 ,人散开了。厅中空地上站着一个方方的壮汉,使人想起 机器人。他大声宣布:“奉上级指示,清查血统。检举有 功,隐瞒有罪!”随着洪钟般的话声,他旁边又冒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