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千载富饶乡/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简介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主要研究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自由撰稿人,人文旅行家,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为《孤独星球》、《旅行家》等旅行媒体供稿。
内容简介
长江流淌之处,千载富饶之乡 秦岭绵延东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在这条山脉的南北两侧,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其北方,是黄河流域哺育的中原文明;在其南方,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起源,奔腾至四川宜宾后终于开始正式使用“长江”一名,并由此奔流而下,哺育出和黄河流域一样古老的文明。 以长江为纽带,这片区域大致涵盖了四大自然地理单元——北部的秦巴山地、西部的四川盆地、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南部的江南丘陵,并流淌出“天府之国”“两湖粮仓”“鱼米之乡”“江南天堂”等人人称羡的富庶区域。 水,是这片区域千载富饶的秘密,也让这里成为中国近千年来经济和文化最繁盛之处。古代中国的“名牌产品”,如稻米、丝绸、瓷器、茶叶,无一不在这里起源或流行;而现代中国经济、文化的“驰名商标”,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摩天大厦,到巴蜀之地的热辣香气,也在这里勃发着生命力。让我们一同在长江上泛舟,看看这条大河冲刷出的沧海桑田,再顺流而下,去破译中国富强的密码。 谁划分出南方和北方? 相信我们每个人对南方、北方的差异都有所了解:每到冬天,当北方已经大雪纷飞的时候,南方往往还是一片郁郁葱葱,四川的大熊猫仍能吃到新鲜翠绿的竹子。而当北方的房子里已经开始集中供暖,南方的小伙伴只能开空调制暖。 但几千年来,这种差异一直都只是人们心中模糊的印象和感受。具体要说出哪里是“南方”、哪里是“北方”,好像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直到20世纪初,地理学家张相文注意到了秦岭南北两侧的显著差异——秦岭的北边相对干旱,人们以种植小麦为主;南边则温暖多雨,水稻是这里最重要的作物。这促使他开始思考秦岭的重要作用:这条山脉在冬天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在夏天则阻碍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秦岭山脉巍峨、地域广阔,作为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南北之间没有方便的河道可以发展交通,两侧的人们常年交流不便。这些因素导致了秦岭的南北两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面貌。 此外,张相文还注意到了秦岭东面的淮河。淮河起源于 秦岭余脉,可将其视作秦岭主干的延续,两者共同承担起了“划分南北”的角色。1908年,张相文在著作《新撰地文学》中,第一次提出了以“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后来,经过地理学家不懈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这条界线更多的神奇之处:它同时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一条界线同时概括了如此多的特点,解释了不同的气候地带、植被类型及河流流域,不得不说,这是一条相当“成功”的分界线。 甚至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候,这条界线还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成为南北方不同政权的边界。在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这两个中国历史的分裂时期,这条界线大致成为南北政权拉锯的前线。与难以翻越的秦岭有所区别的是,淮河流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与黄河赛跑:长江文明的接力赛 提到中国的历史,就会想到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提到中国的古迹,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长城和兵马俑;要说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当仁不让…… 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历史视角里,中国的历史似乎基本发生在北方,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好像也是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起源,然后才扩散到四面八方的。这种“一元中心扩散”的历史观念,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视为“正统”。 但如今,这样的想法正变得有些过时,因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在远离中原地区的其他地方,也有高度发达的史前文化。 考古学家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的文明起源。在人类从野蛮迈向文明的关键阶段,并非只有中原地区的先民在不断突破创新,东北地区的红山、环太湖流域的良渚、四川盆地的三星堆……中国领土上的各个地方都曾先后有杰出的创造,这些不同面貌、不同文化的族群互相冲突融合,才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 毫无疑问,黄河流域是其中最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但在黄河的南面,还有另一条大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中国人的第二条母亲河,连接起了上游的四川盆地、中游的两湖平原和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在文明的曙光来临之前,这些区域就是人类夜空里的灿烂繁星,共同组成了一条美丽的星河。 长江与黄河堪称中华文明的“摇篮”。尽管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黄河似乎总是略胜一筹,但实际上,长江、黄河常常交替“领跑”,并且互相交流“参赛经验”。我们今天所写的汉字、所说的汉语,就都得名于长江的支流汉江。 现在,我们就要进入长江润泽的南方地区。杭州的良渚、广汉的三星堆将向你展示南方的先民如何点亮文明的烛火;长沙的马王堆、南昌的海昏侯向你徐徐揭开汉代社会生活的大幕;苏州和绍兴不只记录了夫差和勾践的恩怨,也在随后的历史里化身为江南地区的“双子星”,为古代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文人、画家和数不清的进士状元。 让我们从成都出发,踏入山川秀美的长江流域,去领略这些城市的文明魅力。你将加入江河竞赛的啦啦队,为这场5000年的接力赛欢呼呐喊! 这里山秀水美、安逸富饶, 是中国近千年来经济繁盛之地; 这里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共同孕育出与黄河文化并列的长江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片人文荟萃之地的 精致山水和风雅灵秀! 1、负责任的知识输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撰稿人倾囊相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组成科学审校团队 2、8个自然地理单元分为8本分册,每本分册均以“面”“线”“点”的结构方式,串联成“1S”“2R”“3B”三个板块,帮助孩子打造知识架构 3、从知觉、视觉和功能三个方面打破地理的刻板印象 知识不再是散点的,而是被集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孩子集合多维因素来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活学活用从这里开始! 科学推荐 这套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李栓科社长担任主编的图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综合讲述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更推出了一套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是一套很适合孩子系统了解地理学科和中国地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的科普书。 ——郑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人人都需要地理知识与科学,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这套丛书,把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块,分别介绍了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让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家乡开始,走遍全国,用一套地理学思维方法了解中国、认识世界。因此,它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