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大家天天读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作家、政治家。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仅在文学、哲学上有颇深的造诣,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见的文理双全的学者,是马克思口中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这样显赫的出身,让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他曾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的职位。临近晚年,培根脱离了政治活动,开始专门从事不同的学术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并且通过分析和确定的方法来表达它的应用方式,给予科学运动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制定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也是诠释他的见解的第一本通俗读物。主要论述“学问和知识的功效,兼及增广知识的价值和荣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论》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培根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直到他去世时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 培根也是优秀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优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内容简介
一、真善之美 论真理 “何为真理?”彼拉多戏 谑问道,说罢又不愿等回答 。 世上总有意志不坚之人 ,他们把对信仰的坚守看作 是对自我的束缚,故而追求 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由。这类 学派的哲学家们早已成为历 史,不过后世仍有论调与之 类似的文人,他们与先贤观 点一致,但却比先贤少了些 血性。 世人青睐假象,除了因 为追寻真理时会遭遇坎坷, 担心发现真理后会束缚思想 外,更多的是缘于人类天生 的劣根性——对假象本身的 偏爱。希腊晚期学派的哲人 卢奇安曾对“世人为何青睐 假象”这一问题做过研究, 却一度陷入思维僵局:诗人 好诗是为了取乐,商人好商 是为了逐利,世人好假却仅 仅是因为假象本身。而这个 问题的原因笔者也无从得知 。不过真理正像不加遮掩的 日光,但要是用来装点庄丽 典雅的假面舞会、歌剧表演 和庆祝盛典等,日光却也比 不上烛火。而在世人看来, 真理或许如日光下的珍珠一 般耀眼,却无法像钻石和红 玉那样,在任何光下都璀璨 夺目;可见掺假之物总能为 世人增添几分满足感。倘若 要从世人的头脑中剔除掉那 些枉然的想法、虚妄的希冀 、矫饰的评价以及凭空的猜 想,那世人脑中除了忧郁与 自厌,还会剩下什么呢? 先哲曾言,诗歌是“魔鬼 之酒”。诚然,诗歌能满足 世人的想象,但它本身却不 过是虚幻的影子。真正有害 的并非掠过脑际的幻象,而 是根植于人心的虚假。尽管 这种虚假已深入到世人腐化 的思想情感之中,真理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