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等。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22年人北京大学读书,先预科后入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2月返回母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校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在短暂的文学生涯里,留下了二十几种翻译作品(包括三本英国小品文集)和两本随笔:《春醪集》和《泪与笑》。
内容简介
人们到了相当年纪,大概不会再有春愁。就说偶 然还涉遐思,也不好意思出口了。 乡愁,那是许多人所逃不了的。有些人天生一副 怀乡病者的心境,天天惦念着他精神上的故乡。就是 住在家乡里,仍然忽忽如有所失,像个海外飘零的客 子。就说把他们送到乐园去,他们还是不胜惆怅,总 是希冀企望着,想回到一个他所不知道的地方。这些 人想象出许多虚幻的境界,那是宗教家的伊甸园,哲 学家的伊比鸠鲁斯花园,诗人的ElysiumElDorado, Arcadia,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来慰藉他们彷徨的 心灵;可是若使把他们放在他们所追求的天国里,他 们也许又皱起眉头,拿着笔描写出另一个理想世界了 。思想无非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他们这些世外桃源只 是他们不安心境的寄托。全是因为它们是不能实现的 ,所以才能够传达出他们这种没个为欢处的情怀;一 旦不幸,理想变为事实,它们立刻就不配做他们这些 情绪的象征了。说起来,真是可悲,然而也怪有趣。 总之,这一班人大好年华都消磨于绻怀一个莫须有之 乡,也从这里面得到他人所尝不到的无限乐趣。登楼 远望云山外的云山,淌下的眼泪流到笑涡里去,这是 他们的生活。吾友莫须有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久不 见他了,却常忆起他那泪痕里的微笑。 可是,人们到了相当年纪(又是这么一句话), 对于自己的事情感到厌倦,觉得太空虚了,不值一想 ,这时连这一缕乡愁也将化为云烟了。其实人们一走 出情场,失掉绮梦,对于自己种种的幻觉都消灭了, 当下看出自己是个多么渺小无聊的汉子,正好像脱下 戏衫的优伶,从缥缈世界坠到铁硬的事实世界,砰的 一声把自己惊醒了。这时睁开眼睛,看到天上恒河沙 数的群星,一佛一世界,回想自己风尘下过千万人已 尝过,将来还有无数万人来尝的庸俗生活,对于自己 怎能不灰心呢?当此“屏除丝竹人中年”时候,怎么 好呢? 可是,人们到了相当年纪,免不了儿女累人,三 更儿哭,可以搅你的清梦,一声爸爸,可以动你的心 弦。烦恼自然多起来了,但是天下的乐趣都是烦恼带 来的,烦恼使人不得不希望,希望却是一服包医百病 的良方。做了只怕不愁,一生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挣扎 着,结果常是“穷”而不“愁”,所谓潦倒也就是麻 木的意思。做人做到艳阳天气勾不起你的幽怨,故乡 土物打不动你莼鲈之思,真是几乎无路可走了。还好 有个父愁。虽然知道自己的一生是个失败,仿佛也看 出天下无所谓成功的事情,已猜透成功等于失败这个 哑谜了,居然清瘦地站在宇宙之外,默然与世无涉了 ;可是对于自己孩子们总有个莫名其妙的希望,大有 我们自己既然如是坍台,难道他们也会这样吗的意思 。只有没有道理的希望是真实的,永远有生气的,做 父亲的人们明知小孩变成顽皮大人是种可伤的事情, 却非常希望他们赶快长大。已看穿人性的腐朽同宇宙 的乏味了,可是还希望他们来日有个花一般的生涯。 为着他们,希望许多绝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为着 他们,肯把自己重新掷到过去的幻觉里去,于是乎从 他们的生活里去度自己第二次的青春,又是一场哀乐 。为着儿女的恋爱而担心,去揣摩内中的甘苦,宛如 又踱进情场。有时把儿女的痴梦拿来细味,自己不知 不觉也走梦里去了,孩提的想头和希望都占着做父亲 者的心窝,虽然这些事他们从前曾经热烈地执著过, 后来又颓然扔开了。人们下半生的心境又恢复到前半 生那样了,有时从父愁里也产生出春愁和乡愁。 记得去年快有儿子时候,我的父亲从南方写信来 说道:“你现也快做父亲了,有了孩子,一切要耐忍 些。”我年来常常记起这几句话,感到这几句叮咛包 括了整个人生。 (《泪与笑》,一九三四年六月上海开明书店初 版)P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