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第2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2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作者: 张晓珉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9.40
折扣购买: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2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ISBN: 9787500862833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大明神算:刘伯温》《圣人的哲学:王阳明》等。

内容简介

千古疑问,皆出两家 关于赵匡胤离奇去世的原因,历史上有无数个版 本,但是下面这两个版本最为流行,也最为权威。 第一个版本,出自文莹和尚的《湘山野录续录》 。 在历史记载中,这个文莹和尚出生不详,死亡原 因不明,我们只知道他是宋仁宗时期的人,是荆州金 銮寺的住持。此人一生慈悲为怀,是大家公认的一位 得道高僧。 在当时,文莹和尚是一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人物 ,虽然他“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这个和尚 依旧修身、齐家、治国,还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平 天下。 秉持着这种思想,这个和尚交友广泛,还建立了 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社会关系极其复杂。按照今天的 话说,这个和尚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 由于此人影响力极大,文莹和尚俨然成了一个权 威,他的话基本上就是“事实”。 按照文莹和尚《湘山野录续录》的记载,那一夜 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据说,赵匡胤在没有当皇帝前,曾与一个道士关 系不错。 有一次,赵匡胤跟这个道士一起喝酒,双方喝到 酩酊大醉的时候,这个道士泄露天机道:“哎呀,我 看您天庭开阔、印堂发亮、隆准日角、双目炯炯有神 ,这是一个标准的帝王之相!假以时日,当您黄袍加 身后,千万不要忘了我。” 一听这话,赵匡胤大惊失色,说我现在拿着后周 的俸禄,这不是诬告我造反吗?于是,他立刻把这个 道士轰走,从此不再往来。这之后,这个道士也不知 所终了。 后来,至开宝九年(976年),已经建立大宋王 朝的赵匡胤在一次宴会活动中,又与这个道士相遇。 看见赵匡胤后,这个道士恭恭敬敬地作揖道:“ 陛下,别来喜安,贫道的预言可信否?” 看见这个道士后,赵匡胤大喜过望,急忙把他接 入宫中,并像以前一样,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在这觥筹交错之间,赵匡胤问了一个迫切想知道 的问题:“敢问大仙,我还能活多久,请给我一个准 确的时间。” 听完这个问题后,这位道士掐指一算道:“回陛 下,贫道刚才算出来了,只要今年十月二十日夜里,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您的寿命还有一纪(两种说法 ,十二年或三十年)。反之,要是那天黑云密布,天 上一个星星都没有,您就赶紧抓紧后事吧。” 话不多说,送别了这位道士后,赵匡胤就牢牢记 住了这句话。后来,等到了十月二十日夜里,赵匡胤 急匆匆地登上城楼,观察当晚的天气。只见当晚天气 晴朗、繁星点点,赵匡胤内心大喜,他就准备起驾回 宫了。 孰料,就在赵匡胤准备返程时,天气剧变,顿时 阴霾四起,大雪骤至。看见此景后,赵匡胤这顿跳脚 骂街呀,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结局了。 赵匡胤回宫后,他立刻颁布圣旨,急召晋王赵光 义进宫,兄弟俩要好好地喝一顿酒。由于在这个酒宴 中,赵匡胤轰走了所有的侍卫、宦官和宫女,人们只 能从远处遥望,并无第一时间的贴身记录。 后来,人们从遥远处看见,貌似在昏暗的烛光下 ,赵匡胤与赵光义推推搡搡,赵匡胤让弟弟接受什么 东西,而赵光义就是不干,他一直在避让和谢绝这个 东西。 再后来,这对兄弟俩足足喝到午夜时分,等他们 到殿外来醒酒的时候,殿外的积雪已经有好几尺厚了 。就在此时,面对这些积雪,赵匡胤一边用柱斧戳雪 ,一边回头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随后, 这哥俩就回屋睡觉去了。 当天晚上,赵匡胤命赵光义留在宫中,跟自己同 屋而宿。蜡烛熄灭后,人们听见屋里鼾声如雷,赵匡 胤看来睡得不错。然而,等到了五更天时,这里却一 片死寂,太祖赵匡胤已经驾崩了。 第二天早上,赵光义登上朝堂,他向大臣们宣读 了太祖的遗诏,登基称帝了。 以上,就是宋朝第一疑案“烛影斧声”的最初原 型,没有争持、没有流血,也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因素 ,一切都那样的合情合理。 在当时,人们对于这个文莹和尚的描述奉若神明 ,深信不疑。不管是徐大焯的《烬余录》,还是李焘 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大家全都转载了这篇文章。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作者们加入了自己的“注解 ”,他们修改了这个道士的名字,增加了一段煞有其 事的法会,还让花蕊夫人陪酒,等等。 当然了,也有反对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人,如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那一夜的第二个版本,就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 闻》。 砸缸的史学大师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其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本可以与《史记》齐名 的史学巨著。 虽然是一位书呆子类型的历史学家,但司马光明 哲保身、回避风险的功夫,却比司马迁强得多。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他就记录到 了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也就是柴荣因病去世那 一年为止。这之后的故事,至于赵匡胤是怎么欺负后 周的孤儿寡母,是怎么黄袍加身的,司马光是一字不 说、一句不提。P1-3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质疑连连,定南方、战契丹战火不断。第二代领导人赵光义上台后如何掌舵大宋王朝?在和平曙光即将露出时,帝国内部出现一场惊天动乱…… 在“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质疑声中,太宗即位。作为大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继承长兄大业,平定南方,收复北汉,*终一统中原;约战契丹,互有胜负,终露和平曙光。然而,此时宋朝皇室内部却爆发了一场动乱……

书籍目录

章 赵匡胤的死亡之谜 / 1

千古疑问,皆出两家 / 1

砸缸的史学大师 / 4

头号嫌疑人 / 8

毒药的秘密 / 10

斧声烛影的由来 / 14


第二章 赵光义“简历”的秘密 / 19

千古疑团 / 19

金匮之盟 / 21

合法的皇帝,就要有政绩 / 26

另一个版本的“陈桥兵变” / 30

皇位到底是谁的 / 35



第三章 “无所不能”的皇帝 / 40

迁都之谜 / 40

一个新的时代 / 44

登基称帝 / 47

收编军队,天下一统 / 51


第四章 帝王的手段 / 57

太平兴国 / 57

天子闹剧,贼喊抓贼 / 63

杀鸡儆猴错是“杀猴儆鸡” / 66

诛杀王继勋 / 69


第五章 大宋宰相——赵普 / 72

宋初三人行 / 72

说不清、道不明的大宋相 / 75

分道扬镳 / 79

两件奇案,殊途同归 / 82

斗争的开始 / 85


第六章 赵普罢相 / 91

“雷”死你没商量 / 91

一错再错 / 96

“风吹雷打”,彻底玩完 / 99

赵普罢相的真正原因 / 101

无所不能VS总有办法 / 105


第七章 南方未了情 / 109

钱家的那些事 / 109

吴越国主——钱俶 / 113

钱俶进京 / 118

漳泉纳土 / 120

蝴蝶效应 / 124


第八章 平定南方 / 129

吴越献地 / 129

钱淑投降 / 131

“诗中之帝”——李煜 / 133

天上人间,终于梦圆 / 138


第九章 统一天下 / 143

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 / 143

三千打六万 / 145

大宋名将——曹彬 / 149

曹彬成功的秘密 / 151

这是一个合格的“刹车” / 156


第十章 收复北汉 / 163

朕意已决,三个“不” / 163

无敌将军——杨业 / 166

石岭关之战 / 170

攻陷北汉 / 172


第十一章 契丹的前世情怀 / 181

白马青牛来相会 / 181

一代枭雄——耶律阿保机 / 185

盐池之变 / 188

太祖建国 / 190


第十二章 辽国的今生恩怨 / 200

母子恩怨录 / 200

骨肉相残 / 204

祖孙议和 / 210

景宗中兴 / 213


第十三章 辽宋之战 / 217

胜败有凭 / 217

幽州之战 / 220

大辽战神——耶律休哥 / 224

此消彼长的结果 / 227

高粱河之战 / 230


第十四章 帝国的未来 / 238

皇子之死 / 238

赵德昭死亡之谜 / 242

辽国来袭 / 248

天下无双 —— 平戎万全阵 / 251

大获全胜 / 255


第十五章 百年恩怨 / 259

雁门关之战 / 259

“无敌将军”诞生记 / 262

举国来袭 / 266

四大战役 / 271

试读内容

朕意已决,三个“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太宗准备征讨北汉,他询问曹彬道:

周世宗及我太祖皆亲征太原,以当时兵力而不能克,何也?岂城壁坚完不可近乎?

——《续资治通鉴》

赵光义的这段话,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

层“明”的意思,周世宗柴荣,我的哥哥赵匡胤,他们都亲征过北汉,为什么打不下来呢?是因为城池太坚固了吗?

第二层“暗”的意思,我要征讨北汉,这个是否可行?

您想呀,曹彬多会做官呀,他立刻解释道:

世宗时,史超败于石岭关,人情震恐,故师还。太祖顿兵甘草地中,军人多被腹疾,因是中止。非城垒不可近也。

——《续资治通鉴》

就是说:柴荣讨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史超兵败石岭关,导致军心不稳,这才被迫撤兵。太祖时期,是因为赵匡胤在甘草地驻扎,导致很多士兵都得了痢疾,这才被迫停止。因此,这跟太原城坚不坚固、完不完整,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除此之外,曹彬还告诉赵光义,如果您要想出兵北汉,那就是: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

一听这话,赵光义哈哈大笑,随后北伐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帝意遂决)。

当然了,这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有同意的人,自然也有反对的主。这不,这边赵光义刚刚定下北伐的事情,那边宰相就上门打架来了。

对于讨伐北汉这件事情,当朝宰相薛居正就一个词——不同意。

首先,薛居正告诉皇帝:“周世宗柴荣、太祖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攻陷太原,就是因为太原城坚不可摧,后拖垮了我军,这和死没死大将,得没得痢疾,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其次,北汉是一个不毛之地,且太祖已经把那里的百姓迁徙到洛水、黄河了,因此像北汉那种地方,打下来也没用,得到了反而会成为负担,根本划不来,还望陛下三思。

后,薛居正还不怀好意的“暗示”这位新的皇帝,你哥哥那么英明神武的人,都没戏,你赵光义凭什么就能成功呢?

您看,这个出征的事情,就彻底僵在这里了。

后来,对于薛居正等人的反对意见,早已下定决心的赵光义力排众意,他说了三个“不”字,就让这些人统统闭上了嘴。

个“不”,形式不同了。

当年太祖打北汉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情况?帝国没人、没钱,也没有统一,北汉还有契丹罩着。现在什么情况,帝国有的是钱,北汉也没人管了,这个时候不打,更待何时?

第二个“不”,不能半途而废。

赵光义告诉这些反对者们,当年太祖“徙其人、空其地”,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今天能够顺利的攻陷北汉,所以,我们岂能半途而废!

第三个“不”,嘿嘿……

我已经决定出兵了,你们不要再说了,都给我统统闭嘴(朕计决矣,卿等勿复言)!

就这样,公元九七九年,即宋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在赵光义宣布征讨北汉后,宋朝这部高效而强大的战争机器,它立刻开始了全速运转。

一时间,宋朝大军在各条边境上云集,战争的恐怖阴影,迅速席卷了北汉全境,也击碎了刘继元那颗脆弱的“玻璃心”。

干爹呀,亲爹呀,亲爷爷呀!救命呀,你不能不管我呀!

史料记载,面对刘继元这封封哭爹喊娘的救命信,这些契丹人终于坐不住了。同年正月初五,辽景宗派遣使者进入开封城,前来询问一下宋朝讨伐北汉的理由。

请注意,这里的词语,是“询问”,而不是“警告”。可见,当时在辽国人的心里,眼前的这个大宋王朝,根本不是那个“积贫积弱,不堪一击”的国家。此时的宋朝,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强国”。

对于辽国的询问,太宗毫不畏惧,他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河东逆命,理应征讨,若北朝不援,则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看看,多么的强硬,多么的让人扬眉吐气!自唐朝中叶以来,还没有一个中原之主,敢对少数民族的草原霸主这样的轻蔑鄙视、出言不逊。

这就好比什么?告诉那个小样的普京,老子要收复蒙古,你若不援,咱们涛声依旧,你若援助,咱们唯有一战!

这句话,就是这么的牛!

史料记载,得到这个强硬的回答后,契丹使者连个屁都没敢放,他们就这样灰溜溜的逃跑了。

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个自立为王、谋朝篡位(赵炅自立)的皇帝,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强者”,而草原民族的人尊重“强者”,更是对这种人充满了“敬意”。

这个原因很简单,契丹民族没有“上天注定”的概念,那里的人“生而平等”,只要你有本事,谁都可以当可汗。因此,在契丹人的思维里,赵光义是一个比他哥哥更加“强大”的人。这种人,他说的每一句话也“算数”。

史料记载,契丹的使者还没有回国,宋朝的军队就已经全线出动了,他们分兵两路,向着各种既定的目标咆哮而去,且一路到底、绝不回头。

路宋军,目标太原城东北方向的石岭关,那里是辽国援助北汉的毕竟之地,因此宋军要死守这里,彻底关上这座进晋的大门。

第二路宋军,目的就非常的简单了,全军以快的速度前进,不用管周边城镇,也不用管其他敌军,目标速战速决,以快的速度攻陷太原城。

一时间,宋军像潮水一样涌入北汉境地,全军日夜兼程,潘美更是时间冲到了太原城下。然而,潘美的速度还是慢了,在围困太原城之前,他还是放了一个人跑了进去。

这个人,也算是咱们的老熟人了,他就是天雄军节度使,北汉的“无敌将军”——刘继业。只不过,我们更喜欢叫他——杨业、杨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