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选

鲁迅杂文选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26.91
折扣购买: 鲁迅杂文选
ISBN: 9787209081870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内容简介

热风 随感录三十五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 ,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 一句话。 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 大约有两种:一是爱国志士 ,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他 们在这题目的背后,各各藏 着别的意思。志士说保存国 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 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 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 现在成了民国了。以上 所说的两个问题,已经完全 消灭。所以我不能知道现在 说这话的是那一流人,这话 的背后藏着什么意思了。 可是保存国粹的正面意 思,我也不懂。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 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 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 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 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 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 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 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 。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 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 的好。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 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 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 也叹气。 倘说:这便是不能保存 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 故,所以必须保存。但海禁 未开以前,全国都是“国粹” ,理应好了;何以春秋战国 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 也都叹气。 倘说:这是不学成汤文 武周公的缘故;何以真正成 汤文武周公时代,也先有桀 纣暴虐,后有殷顽作乱;后 来仍旧弄出春秋战国五胡十 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 气。 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 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 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 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 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 是否国粹。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 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 卷第5号, 署名唐俟,选自《热风 》) 随感录三十八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 ——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 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 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 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 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 异,是对庸众宣战。除精神 病学上的夸大狂外,这种自 大的人,大抵有几分天才, ——照Nordau等说,也可说 就是几分狂气。他们必定自 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 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 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 ,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 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 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 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 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 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 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 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 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 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 ,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 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 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 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 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 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 ,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 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 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 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 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 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 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 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 ,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 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 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 所生结果,则复古,尊王, 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 了。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 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 哀,真是不幸!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