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讲传统格律诗词

给年轻人讲传统格律诗词
作者: 梁承玮|责编:梁光玉//萧祥剑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给年轻人讲传统格律诗词
ISBN: 9787512695351

作者简介

梁承玮,湖南长沙人,1928年出生。1954年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工作,1978年调至北京天坛医院,66岁时从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岗位退休;经领导批准,本人自愿以义工身份在原科室参与查房和教学直到90岁,获终身成就奖杯。一生热爱传统文化,是北京书法学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最早期会员,相关著述及专业著作颇多。

内容简介

一、概 述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实际是303首,包括从初唐的骆宾王(638—684)、 王勃(650—676)到晚唐的杜荀鹤(846—904)等77个 诗人的作品。作品涵盖五古(32首)、七古(28首)、 乐府(或乐府诗,有五言、七言等,共34首)、五律( 80首)、七律(51首)、五绝(29首)与七绝(49首) 等诸种体式。它基本浓缩了唐诗的精华。 律诗(句)与绝诗(句)遵循严格的格律称近体诗 ,以别于相对松散的其他古体诗(五古、七古、乐府, 古体诗亦称古风)。 近体诗的格律是指其在格式(体制或形式,句数及 每句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必须遵守一定的 规律,所以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或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 而言),它是唐诗的主体,与五四运动以后的现代诗( 白话诗)区别较大,可别混淆。 “孤篇横绝全唐”的张若虚乐府诗《春江花月夜》 ,不知为何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也许是编者着 重点在近体诗而割爱,近体诗占了全书2/3以上。单从 九百多卷的《全唐诗》来看,全唐名诗人达两千两百余 之众,一直流传的名诗有近五万首之繁,这足以说明唐 时文化昌盛的程度。近体诗是唐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 诗歌的最辉煌代表,也是我们必须承袭和好好学习的优 秀传统文化。 诗是从民歌(谣)发展起来的,民歌是“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直抒胸臆,朴实无华,它没有文人的雕 饰,因之代表了人民最真实的情、事和需求。《诗经》 是我国最早(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 的《风》就是西周的民歌。乐府是汉魏六朝时期(公元 前206—公元420)可以配乐的民歌,后来到了诗人手上 就有了曲名,如《塞上曲》《关山月》《游子吟》《蜀 道难》《丽人行》《清平调》《燕歌行》等,句式(句 数、字数)各异,最长的莫过于五言乐府《孔雀东南飞 》,共三百多句、一千七百多字。《唐诗三百首》里的 34首乐府是不同诗人仿制配乐民歌的产品。李益的“嫁 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完全符合近体诗五绝的格律,因标题《江南曲》是乐府 曲名,形式和内容又是民歌性质,所以仍归于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