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城记

二十城记
作者: 马岩松|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6.70
折扣购买: 二十城记
ISBN: 9787108078452

作者简介

马岩松,著名建筑师,生于北京,毕业于耶鲁,师从扎哈?哈迪德。26岁的毕业作品911重建项目震惊建筑界,30岁成为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2004年创立的MAD建筑事务所,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 在全球主持设计过一系列地标性建筑作品,包括梦露大厦(多伦多)、UNIC住宅(巴黎)、山丘庭院(洛杉矶)、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嘉兴火车站、海口云洞图书馆、深圳湾文化广场、腾讯总部云楼(深圳在建)、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在建)等,打破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认知。多次在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奖。2008年获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二十位青年设计师”、2009年获选“全球最具创造力十人”、2011年获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院士”、2014年获选“2014年度世界青年领袖”、2016年获选“21世纪全球最知名的四十位建筑师”和“全球最具创造力人物”。

内容简介

小时候,每次跟奶奶吵完架,我就会离家出走。出 走的路线一般是从王府井大街先跑到长安街,随便上一 辆公共汽车,顺着长安街往西坐几站,到西单下车,再 走回我爸妈家。当时长安街只有这么一条公交线路,所 以城市对我来说就是一条线,线的两个端点是藏在隐秘 的胡同里、被叫作“家”的小空间。因为坐在车上,我 对距离没有概念,体会不到城市的具体尺度,两点之间 的空间对我来说非常抽象。直到一次特别的、从父母家 的出走,我才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真实的尺度。 老北京的院落和胡同,把城市分成了很多区域。每 一个院子实际上是一个内向型的空间,住在里面的小孩 在心理上与院落是绑定的状态。平常我和邻居小朋友一 般就在院儿里玩耍,不甘被困在院子里的时候,也常会 爬上屋顶、大树,想从那上面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好像 那样能体验到逃脱限制、跨越边界的刺激。 老北京有句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就是 专门形容我们这种淘气的孩子的。尽管如此,屋顶也不 是像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里拍的画面,孩子们可以 在上面肆无忌惮地一直跨越,屋顶上的活动区域相对固 定,跨出区域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冒险。 那时候我年龄不大,但已经被爸妈单位宿舍院里的 孩子们看作见过世面的人,自己也觉得我是能把他们带 出这个院子的不二人选。有一天,我带着一个比我还小 的孩子,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北京流行的那种传统小 竹车推着他,穿过我们家胡同,七拐八拐,最后绕到长 安街上。 …… ……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作品是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央 视大楼后来被大家戏称为“大裤衩”,一个充满力量感 的、强大纪念碑式的建筑一下子就被消解了,这很荒诞 。从建筑本身来讲,大楼的设计者库哈斯很明确地提出 了对现代主义 城 市 的 批 判。 我记得他在投标文本 中写道:北京的CBD高楼林立,复制着美国现代城市的 形象——摩天楼拔地而起,想象力轰然倒塌。在库哈斯 眼中,他不但要去批判传统摩天楼的垂直向上的模式, 甚至还要建立一个倾斜的纪念碑。 面对新建筑,很多人甚至包括业界,更倾向于从形 象和寓意方面去解读、去批判,我却更愿意去评价建筑 本身所带有的批判性的力量。请允许我提出几个问题: 我们愿意重复北美的模式吗?是否有能够代表我们社会 和城市理想的新型城市和城市空间,它们是什么样的? 能对过去决绝地拒绝和批判,且具有革命性的设计是什 么样的?批评完库哈斯以后,我们仍然建设了一个和美 国差不多的、没什么想象力的CBD,不是吗? 我认为库哈斯的作品中所表达的那种扭曲力量,和 这个建筑本应赋予央视要表达的意义并不相符。这也让 我反思建筑师的工作。传统的技术型建筑师对城市问题 缺少批判性思维,也就很难有真正让城市改变和进步的 力量;但同时,抱有批判性思维的建筑师也不应仅限于 去表达批判,而更应去回答问题,去寻找具有建设性的 、积极的应对方案。 央视大楼引出了批判,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中国城 市想要去复制美国的现代城市?现代建筑应该是权力和 资本的纪念碑吗?但它同时也把问题放大了,直到今天 ,仍然有很多人在讨论、思考它引发的问题: 若想象力日益枯竭,我们该怎么办? 20座世界城市X 50+位建筑大师X 70+座地标建筑X 30+个作品实践 是旅行之书,也是观念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