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红楼(增订本)
作者简介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小说网创办人及主持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著有《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风起红楼》《远去的书香》《风起红楼(增订本)》等。
内容简介
老佛爷的红楼角色体验 清代宫廷里的红楼热 《红楼梦》白面世、流 传之日起,便以其亦真亦假 、虚实相生的奇妙艺术魅力 对读者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这部优秀的小说在打动读 者,赢得无数眼泪的同时, 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 问号:作品所写人物、事件 如此逼真,它在现实生活中 有原型吗?如果有的话,该 会是谁呢?于是便出现了各 种说法,如明珠家事说、张 侯家事说、和珅家事说等等 。自然,也有不少人把目光 投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在索隐派形形色色的说 法中,《红楼梦》影射清廷 政治说无疑是最有市场、最 有影响力的一种,无论是顺 治与董小宛爱情说、雍正皇 帝篡位说,还是曹雪芹暗杀 雍正说,等等,虽然具体结 论不同,但大体的观点和思 路则是基本一致的。特别是 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爱情故 事,浪漫而神奇,借助《红 楼梦》的影响,曾轰动一时 ,尽管后来被证明这不过是 一厢情愿的附会。 这里就有一个颇为有趣 的问题,清廷的最高统治者 们是如何看待这部小说的? 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长辈已 被一些读者列入《红楼梦》 中人呢?虽然限于资料,无 法确知,但根据一些零星的 记载,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 马迹的。 乾隆带头搞索隐 据说乾隆皇帝就曾看过 《红楼梦》,而且对这部作 品相当熟悉。赵烈文在其《 能静居日记》一书中,曾记 载了这样一件事: 谒宋于庭丈翔凤于葑溪 精舍,于翁言:“曹雪芹《 红楼梦》,高庙末年,和坤 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 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 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 珠遗事。” 这段记载的可信度难以 考察。不过既然有这个说法 ,想必还是有一点事实依据 的,并非完全捕风捉影之谈 ,正所谓不可不信,也不可 全信。 仅从这条记载来看,有 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乾隆皇帝不仅读过 《红楼梦》,而且印象好像 还挺不错,“然之”两字表明 了他的认可态度。 二是乾隆皇帝对《红楼 梦》不只是阅读,而且还颇 有研究。显然,他也是属于 索隐派的,说起来该是后世 索隐派的老祖宗。 不过还是从这条记载来 看,乾隆认为《红楼梦》一 书影射的是明珠家事,并没 有把事情往自己家族身上揽 。如果真像有些人所说的, 该书所写为清廷政治,且有 明显的排满思想,这位皇帝 是不会看不出来的,要知道 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其 智商一点都不比那些素隐者 低。如果他真看出了作品背 后隐藏着这一问题,依他的 性格,肯定会有一场异常残 酷的文字狱。但事实上,一 切都没有发生,风平浪静。 这条记载无疑是值得那些认 为《红楼梦》影射宫廷斗争 者深思的。 巧合的是,按照这一记 载,《红楼梦》是和珅呈送 给乾隆皇帝阅读的,之所以 说巧合,是因为曾有人认为 这部小说影射的是和珅家事 。据《谭瀛室笔记》记载: 和坤秉政时,内宠甚多 ,自妻以下,内嬖如夫人者 二十四人,即《红楼梦》所 指正副十二钗是也。有龚姬 者,齿最稚,颜色妖艳,性 冶荡,宠冠诸妾。顾奇妒, 和爱而惮之,多方以媚其意 。……和少子玉宝,别姬所 出,最佻□(特殊字体)。 龚素爱之,遂私焉。……有 婢倩霞,容貌姣好,姿色艳 丽。龀龆入府,聪颖过人, 喜学内家妆,手洁白,甲长 二寸许,幼侍玉宝,玉宝嬖 之。龚姬嫉其宠,谗于和妻 ,出倩霞。玉宝私往瞰之, 倩霞断甲赠玉宝,誓不更事 他人,郁郁而死。玉宝哭之 恸,隐恨龚姬。龚姬多方媚 之,玉宝终不释。其中玉宝 、龚姬、倩霞均是《红楼梦 》中人物的原型: 龚姬即《红楼梦》中袭 人,倩霞即晴雯,字义均有 关合,而玉宝之为宝玉,尤 为明显,不过颠倒其词耳。 《谭瀛室笔记》的这种 说法是从护梅氏《有清逸史 》一书中来的,据其介绍: 《红楼》一书,考之清 乾、嘉时人记载,均言刺某 相国家事,但所谓某相国者 ,他书均指明珠;护梅氏独 以为刺和坤之家庭,言之凿 凿,似亦颇有佐证者,录之 亦足以广异闻也。 不过,尽管护梅氏“言之 凿凿”,但无论是和珅还是 乾隆皇帝,都没有看出这一 点,否则,和珅如果知道《 红楼梦》写的就是自己家的 丑事,无论如何是不会主动 把这部作品送给皇帝而自找 麻烦;乾隆皇帝如果看出这 一点的话,也就不会说“此 盖为明珠家作也”,而是另 有一套说辞了。可见,假如 《红楼梦》真的是在影射和 珅家事的话,那可真是彻底 失败了,因为就连和珅本人 都看不出来。 P1-3 可以不读《红楼梦》,不可不读《风起红楼》 / 要读《红楼梦》,更要读《风起红楼》 / 读懂《红楼梦》,才能读懂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