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美术大师漫步
作者简介
范婉,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8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职业为银行职员。喜欢读书,热爱自然与艺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几年来,先后在《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新民晚报》、《苏州日报》发表文章近百万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艺术类散文,得到苏沪一带读者的肯定与好评。出版过散文集《红樱桃绿芭蕉》、《二十四节气的恋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内容简介
达·芬奇密码 在所有的画家中,我仰望列奥纳多·达·芬奇。他让我敬畏。“文艺 复兴”三杰都是大师,只有他是天才。 相信每个学画的人,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其实,他还不厌 其烦地画过各种姿态的花和猫。 我对达·芬奇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他晚年的那幅自画像上。满是皱纹的 面容,白如霜雪的发须。这样睿智的一个老人,身上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 ?就是他死的年龄,历史学家也有分歧,一说67岁,一说70岁。在我眼中 ,他是如此神秘。 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油画使他家喻户晓,人们对他总能说出一二 来,比如他是个私生子,比如他终身未婚。但是,没有人可以说真正了解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去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达·芬奇密码》,使全世界重掀达· 芬奇热。受其影响,走出影院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翻出他的画册浏 览。我试图通过探究《蒙娜丽莎》、《岩间圣母》和《最后的晚餐》等传 世巨作创作背后的故事,来发现达·芬奇密码。 《蒙娜丽莎》太有名了。一幅只能默默凝视的作品。人们对它有着太 多的期望。也许,眼前这幅不太出名的《抱白貂的女子》反而可以让我看 得更真切一些。柔和温暖的黑色背景,包裹在其中的女子美丽尊贵:修长 的脖颈,精美的脸庞,还有优雅的体态。我对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 细微的洞察力叹为观止。这幅精湛绝伦的画作,独有一种动人心扉的怀旧 的雅致。 据说,在创作《蒙娜丽莎》前,达·芬奇已基本放弃了绘画创作。他 之所以答应为丽莎女士画肖像,或许是因为她已怀孕,这点吸引了达·芬 奇。他专心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生命在人的身体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 我想,他所认为的孕育过程几乎全部体现在《蒙娜丽莎》这件作品里了吧 。 一本薄薄的达·芬奇传记,向我展示了一幅他创作《最后的晚餐》的 辛苦图景。天气晴朗,达·芬奇一大早就赶往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爬上脚 手架立即开始工作。有时他会在那里从早干到晚,手里一直拿着画笔。他 画个不停,常常忘记吃饭或喝水。但有时,他也会连续几天不碰画笔,久 久地伫立在他的作品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画中的 人物。他顶着正午的烈日,好像突然有急事要做一样,放下手头正在制作 的黏土模具,直奔教堂。他太急切了!脑子里只有偶得的灵感,他突然想到 了解决构图细节上一些小问题的方法。他顾不上找个阴凉处休息片刻,就 急忙爬上脚手架,拿起画笔在墙上涂上一两笔,随即转身离开。的确,这 幅巨作浸满了他的心血。 看完达·芬奇的作品后,我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那是建立在巨 大的轰轰烈烈上的宁静。 完美的达·芬奇,他是佛罗伦萨的骄傲。我猜测,他活着的时候,佛 罗伦萨人一定会说:“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活着是何等快乐呀!”当生活上 或精神上无法忍受困苦的时候,他们同样会以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 在那个地方,芬奇镇,住着列奥纳多·达·芬奇呢。”于是对生命的爱恋 又会重新回到他们心上。 毫无疑问,达·芬奇是自有绘画以来的全世界画家。是美术理论家、 建筑家、解剖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他全知道。在达·芬奇面前, 我感到万念俱灰。 当然,达·芬奇的秘密笔记最终还是被破解为世人所知。他的密稿从 右到左,镜象反写,并且还用各种简写技巧,难以解读。很难描述他那些 富有激情的探索行为,也不必强调它们的最终成就,但其探索过程的奇巧 精妙,一定是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动力来源吧。 我十分羡慕画家黄永玉,他数次去过芬奇镇,为达·芬奇故居作画。 画中的大师故居,平常朴素,远远露出暖紫色的后墙和屋顶。特别吸引我 的是,屋后有一块不大的橄榄林,野草丛生,郁郁葱葱。这些树木,不仅 让我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而且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 有生命的奥秘。这才是达·芬奇密码的所在吧。 在意大利旅游时,一个黄昏暴雨前,我匆忙赶到米兰。在著名的斯卡 拉歌剧院对面,矗立着达·芬奇雕像。他曾于1482年至1499年期间在米兰 生活,并效力于路多维科·莱·莫莱朝廷。我仰望着列奥纳多·达·芬奇 ,他的光芒早已超越尘世、直抵宇宙的核心。我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充满敬 畏。P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