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噶举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藏传佛教噶举派,旧译迦举派,公元11、12世纪藏传 佛教后弘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大教派。该派传承从总 体看有远传和近传之分,其中远传的语旨又分为四大语旨 :第一语旨,由金刚持传与因陀罗菩提王、龙所变化的瑜 伽母、地神毗苏迦瓦、大成就者萨罗诃和圣龙树尊师。是 从龙树尊师听受了父续《密集》及其圆满次第五次第的当 面指点、《金刚四座》续及其口诀、“六法”中的幻身和 迁识与入舍等而领受的彼等的语旨。第二语旨,金刚持传 与智慧空行母、古古日巴、咱热耶巴等的语旨。是从咱热 耶巴听受了母续《玛哈摩耶》与“六法”中诸梦境法类而 领受的语旨。第三语旨,是由金刚持传与金刚手、卓毗赫 鲁迦、毗哈那班杂和罗瓦巴,又从罗瓦巴听受了《胜乐》 等母续全部和“六法”中的光明为主的圆满次第的诸法类 而领受的彼等语旨。第四语旨,由金刚持传与金刚手、无 支分金刚、莲花金刚和善缘空行母。是从善缘空行母听受 了《吉祥喜金刚本续》诸续和“六法”的教授全部,此外 特别领受了“拙火”的语旨。如是佛金刚持的证悟与义理 的传承便完全转移到了印度高僧德洛巴的心相续之中。他 又从咱热耶巴学习了“拙火定”的语旨,从龙树学习了幻 身与光明的语旨,从罗瓦巴学习了梦境的语旨,从乐成空 行母学习了“中有”与“往生”的语旨,此外,又从因陀 罗菩提王听受了他身智的教授和从摩定喀听受了“夺舍法 ”的教授等语旨。这四种远传语旨皆源于印度诸大成就者 ,虽稍有不同之处,但主旨是相同的。所说的近传,主要 指印度高僧德洛巴和此后的那若巴二位大师。因德洛巴大 师是直接从佛金刚持听受了密宗四续部的教授和金刚瑜伽 母付予了耳传宝三法类藏,所以一切教授的精华皆集于德 洛巴大师一身。那若巴是德洛巴的亲炙弟子,他经受了十 二种生死攸关的大苦行和考验后,将上师所有密法全部学 到手,玛尔巴·却吉洛哲又是那若巴大师的亲传弟子,几 次赴印克服各种困难,方才将那若巴大师所拥有的教法全 部学到手,他又传给弟子米拉日巴,米拉又传给达波拉杰 、热琼巴等,逐渐形成了噶举派。该派从远传和近传主要 修学密宗法类,修学方法必须通过口耳相承,从不间断。 噶举派的“噶”是指上师的言教或曰佛语,即语旨。“举 ”,意为传承,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传授的密咒教义。合 译意为“佛语以口授传承”。噶举派特别注重密法修炼, 尤其是强调传教以师徒相承,修行秘诀以口语传授,耳听 心会,注重密法,不重经典。因而被称为“噶举派”,亦 即口头传承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为庞杂的一个教派。最 初该派创始人及其传承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故人们以 衣色俗称“白教”,其实以颜色称教派名是没有道理的。 以后噶举派一些派别的僧侣也穿绛红色袈裟。噶举派支系 庞杂,开始在后藏香地(今南木林地方)出现了一个教派, 其创始人为克珠·琼波南觉,因“香地”取派名为香巴噶 举派,该师先后几次赴印访名师求学佛法,成为一佛学大 师,返藏后在香地(南木林县)一带收徒建寺,据说先后建 了以香相寺为主的108座寺院。收徒8万余众,传播噶举派 教法。据说该师享寿150岁。后又出现了两个小支派,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