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粗粮少生病

多吃粗粮少生病
作者: 编者:胡维勤
出版社: 新疆人卫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多吃粗粮少生病
ISBN: 9787537266789

作者简介

胡维勤,著名医学科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医师。 养生保健医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师从著名内科医师专家乐文昭和著名老中医祝谌予教授。擅长老年病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和临床杂症的治疗与保健,1971年调至北京中南海门诊部(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先后担任朱德、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保健医生,受命参加李先念、胡耀邦等同志的会诊和保健工作,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1990年被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宁夏卫视、云南卫视、新浪网等特邀健康嘉宾,中国青年企业家健康俱乐部专家组成员。

内容简介

五谷杂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干百 年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 们对五谷杂粮尤其关注。“江山社稷”中的“稷”即 泛指谷物,与“江山”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高。但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谷杂粮的地位也在悄悄地改变 着。 “五谷”这一词的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相传 二干四百多年的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 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 “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 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 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 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朝和汉以后 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 说是黍、稷、麦、菽、麻。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 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五种,另外还有“百谷”、“六谷 ”和“九谷”等说法。“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是受 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现在,我们习惯地将米和面 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 物。 “稻、黍、稷、麦、菽”为古代所通称的五谷, 而“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在佛教祭祀时也 被称为五谷,后在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中系 统地记载了47种,其中谷类33种、豆类14种。在现代 生活中,根据类别、性味等分类依据不同,五谷杂粮 的类别也不同。按照种类,我们习惯性将五谷杂粮分 为谷物、豆类、薯类等3大类。 谷类食物包括大米 、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玉米、燕麦、荞麦和高 粱等。除荞麦外,各种谷类种子都是由谷皮、糊粉层 、胚乳、胚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豆类的品种很多, 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黑豆等。根 据豆类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黄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 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 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 的原料。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为养”,从这 些理论中就可以一窥古人对五谷杂粮的重视。五谷杂 粮是人们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四体不勤,五谷不 分”,这样的人是会受到人们的轻视的。种植务农, 是大多数古人的日常生活,但到了近代,特别是高科 技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古人安身立命、赖以 生存的土地,钻进虚拟的时空,眼不见五谷杂粮,大 多成了“五谷不分”的人。 另一方面,现代人对饮食精益求精,讲究各种营 养补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嫌弃五谷杂粮带 着的“土气”、“俗气”,条件好的家庭餐桌上再不 见五谷杂粮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精加工的食物 。但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对饮食吹毛求疵、 自认为科学合理的取舍,反而让自己的饮食走入另一 个误区。忽视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这种做法颇类似 于“舍本逐末”,对身体并无多大益处。 随着现代药理学、营养学的兴起,人们对五芥杂 粮的认识渐归理性,五谷杂粮再次成为人们餐桌上的 宠儿。“粗细搭配,食物多样,五谷为主”的饮食架 构,得到越来越多入的响应。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