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独立住宅室内外空间关系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
李路阳,日本神户大学建筑学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讲师,北京建筑大学重要科研团队——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中心(Center for Health Environment Research & Design, CHERD)的核心成员,北京建筑大学适老化建筑研究院运营部部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医院建筑与文化分会理事。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和适老住宅设计研究多年,在中日两国多个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过住宅设计类研究论文。
李厚君,日本神户大学建筑学博士,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日本远藤秀平建筑研究所研究员。深耕城市公共空间、人居环境、建筑空间等领域设计和理论研究多年,曾在日本凤咨询株式会社、重庆DAOYUAN DESIGN事务所任职,主持或参与项目荣获海内外设计奖项近20项,在中日两国建筑类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篇。
内容简介
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原点 ,住宅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是研究住宅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追溯日本住宅的形式,史前时代主要体现为“洞窟住宅”和“竖穴住宅”等形式,当时的住宅主要担负着挡风遮雨、隔离寒暑的作用。到了平安时代,贵族阶层中出现了“寝殿造”住宅建筑,对日本住宅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形式表现为,以南面的寝殿为中心,东、西、北三个方向设置对屋,其间用廊道连接,并从东西的对屋向南延伸廊道,在其端头建造钓殿。建筑物分散配置,在用地南部设置池庭,给住宅带来室外空间的同时产生了住宅空间内与外的关系。到了镰仓、室町时代,以武家的住所为主的“书院造”住宅建筑形式出现,诞生了从建筑物内部观赏的“观赏型庭院”。其代表是二条城的二之丸庭园。从桃山时代开始,随着茶道的流行,人们在住宅或寺庙中兴建茶室和茶庭(露地),“数寄屋”式的建 筑诞生。庭院空间中的飞石动线,将人引导至茶室,至此茶室与露地、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设计及表现达到了巅峰。其代表是日本茶道界鼎鼎大名的“三千家”(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以及皇室的桂离宫庭园。从几乎同一时期的平民住宅“町家”和“农家”等形式来看,可以看到具有采光和通风作用的“坪庭”、作为通道设置的“通庭”以及作为生产作业场所使用的院落等室外空间。 本书选题关注日本独立住宅中外部空间的布局形态及与建筑室内空间的关系,创新点体现在将入户引道的设计包含在了外部空间的范畴中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