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苏区的红色记忆

建宁苏区的红色记忆
作者: 编者:中共建宁县委宣传部//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共建宁
出版社: 江苏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10
折扣购买: 建宁苏区的红色记忆
ISBN: 978756841348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百口莲塘吐清香 杨才文 1931年6月初的一天,夕阳染红了大地,毛泽东总政 委披着霞光,从溪口天主堂驻地出发,由警卫排护送去红 三军团西门驻地,参加晚上的军事会议。 他们登上一座小石岭,一阵清香迎面扑来,眼前呈现 一片碧绿的叶子,一层粉红色的莲花随风摇晃,幽香飘 溢。这就是著名的建宁县西门外的百口莲塘。 毛政委高兴地说:“啊!多么美丽的荷花呀!”他快 步走下石岭,站在莲塘边凝视着荷花,缓缓地说:“家乡 的荷花也盛开啦!”然后,他慢步向一口口莲塘走去。突 然,毛政委看见前面的一口莲塘被黄土掩了一大片,他惋 惜地说:“这是怎么搞的呀!” 在塘埂菜地种菜的农民说:“这是国民党兵在山上挖 壕沟,倒下来的黄土淹埋了的。” 毛政委听后,对警卫排战士说:“荷花仙子不可辱, 我们把莲塘的黄土清除掉。”说着弯下腰卷起裤脚,第一 个走下莲塘。 在附近菜地劳动的农民,看见红军下塘挖黄泥,都拿 着锄耙、土箕赶来参加。 塘泥深至大腿,塘底莲藕纵横交错。一会儿,毛政委 累得汗流浃背,但感到泥里的双脚越来越冷,就向身边的 菜农询问塘泥又深又冷的缘故。一个菜农讲起了关于西门 莲塘的传说:相传600多年前建宁修筑城墙时,知县与建筑 师认为这里的泥土是烧城墙砖的上乘土质,而且此地环境 好,东南临城池,西北靠龙宝山,迎朝阳、避夕照,冬暖 夏凉,就决定在这里建窑烧砖。城墙建好后,便将挖泥的 坑改建成莲塘,又从铙山寺门口的白莲池取莲苗种植。传 说白莲池的莲种,是一千年前一位名叫安禅的云游高僧带 来的。 另一位菜农接着说:塘泥深是因为塘埂、塘畔四周都 是菜地,菜地的肥水、肥土源源不断地流入莲塘,加厚了 莲塘的土层;塘泥冷是因为丘丘莲塘都有泉眼,泉水旺 盛,由下向上冒,所以塘泥越深处越冷。由于西门莲塘日 照好、肥水好,产的莲蓬籽多、粒大香脆。经过精细加工 烤制的干莲子,煮熟后烂而不碎,汤清见底、甜而不腻、 清香可口,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所以皇帝吃了又想吃, 就钦封建莲为“贡莲”。《红楼梦》中,还写了建莲呢。 毛政委听后:“哦,你读过《红楼梦》啦!”“不, 我是听读书的人说的。”毛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听了都哈哈 大笑,忘了劳动的劳累。 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国民党害苦了他们,现 在红军来了,穷人翻了身,要过上好日子啦。他们还告诉 毛政委:“这里原有100口莲塘,可数了好几次只有99 口,真怪啊!” 毛政委说:“不怪,那一口肯定是给国民党的军队毁 了,我们就再把它挖出来,就是100口!” 当黄泥快清理完时,朱德总司令和红三军团长彭德怀 带着警卫员从西门赶来接毛政委。彭德怀看见毛政委在莲 塘劳动,大笑着说:“老毛,真有你的,躲在这里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