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作者: 总主编:樊洪业|口述:沈善炯|整理:熊卫民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60
折扣购买: 沈善炯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ISBN: 9787535563224

作者简介

沈善炯(1917-),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42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剐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早年从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1970年代以来从事生物固氨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被授予陈嘉庚奖生命科学奖(199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等。      熊卫民(1974-),籍贯湖南南县。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和生物学史研究。著有《台成一个蛋白质》、《邹承鲁传》、《反思科学技术》、《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等。

内容简介

第1章 青少年时代 贫苦的童年 1917年4月13日我生于江苏省吴江县靠近周庄镇的澄 墟村。周庄是个古镇,距离上海市不到100公里。这个地方 很重视教育,出过不少有名的读书人。国民党元老、曾经 做过宣传部长的叶楚伧是其中的一个。我曾到他家里去看 过,非常简朴,完全不像做大官的。 澄墟村位于周庄的西端,白蚬河从旁边流过,全村不 到100户人家,村民大多姓闵。从我家的家谱上查出,我家 原来祖居浙江吴兴县竹墩村,明末才迁到白蚬河边来。北 京大学教授沈尹默跟我是一族的。近现代名人沈体兰也是 我的本家,我小的时候,他担任族长。当时我们族规很严 ,我们家有什么重要事情,都要去请示他。他对传统教育 很重视,思想很进步,曾任东吴大学校长,是中国民主同 盟主要负责人之一。1950年我从国外回来时,他任华东地 区 部长,曾到我家来看我。 种田、读书,所谓“耕读传家”是我家的祖训。在那 偏僻的小村,只有我们沈家有人识字和会写点文章,所以 但凡村里的事情,如婚丧喜事、村民打架争吵等都要来我 家商量解决。他们的孩子的大名也多是由我祖辈或父辈代 取的。过去村上的孩子常以出生的先后次序相称呼,叫阿 大、阿二、阿三、阿四……也有根据出生时的生肖而叫的 ,如阿虎、阿狗、阿兔,但也有叫阿猫的。一般在阿大、 阿二等乳名前常冠以他们各自父亲的名字,例如厚庭阿二 、恒高阿三等,以区别其他很多的阿二和阿三。偶尔也有 用其貌相而称的,如一个患有眼疾的阿五,我们叫他烂眼 阿五。但我们家的孩子出生时都取名为官,如大官、二官 、三官等,无非希望将来“学而优则仕”,做个官。我的 乳名就叫泉官。 我父亲名叫沈国范(1896—1975),号时则,是我们 村第一个进洋学堂的。他从周庄镇的沈氏义庄小学毕业后 ,考入吴江乡村师范讲习班(江苏省吴江乡村师范的前身 ),毕业后回到乡下,一边种田,一边教书。我母亲也姓 沈(1897—1976),她是本地的,与我父亲同姓不同宗。 她是个文盲,没有名字,到后来,我父亲给她取了个名字 ,叫沈贞。过去都是这样的。 我小的时候,我们沈家的人都住在一个院子里。6岁时 ,家里请了一位叫陆家驹的老师到家里来教我读书。他不 是一般的私塾老师,而是从苏州工业学校毕业,懂得一些 数理知识,但他教我们时仍以国文为主。记得和我一起念 书的有六七个孩子。陆老师吃、住都在我家,其他几个孩 子只需再交一点学费给他。我当时很不用功,心思完全不 在书上,只巴望快点下课,出去驱赶我家宅里的那只大黄 狗,出征村前村后的狗群。陆老师很不喜欢我们,把我们 这些孩子称为“造粪机”,而我居其首,被称为“第一号 造粪机”。 7岁时,乡间开始闹盗匪,抢劫、绑架勒索很多,家里 也就不再延请陆家驹来教书。不久,我父亲也失业了。那 个时候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些人实在过不 下去了,为了免为饿殍,就铤而走险出去做强盗。我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