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瓯江:古代温籍名家笔下的温州

梦绕瓯江:古代温籍名家笔下的温州
作者: 陈瑞赞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梦绕瓯江:古代温籍名家笔下的温州
ISBN: 9787549637928

作者简介

陈瑞赞,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在《文献》等杂志发表有论文,参与多个省市、教育部课题。编校有《侯一元集》《东瓯逸事汇录》《龙腾东瓯——温州历代龙舟题咏》。

内容简介

温州办学记 孙诒让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决定废除科举,普及学校。 温州、处州(今丽水市)两府联合设立学务分处,推举孙诒让为总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孙诒让在两府十六县全面实施他的教育构想和兴学计划,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 200 余所,为浙南地区的近代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这篇《记》文作于光绪三十三年,孙诒让简短地回顾了清末温州创办新学的过程和成绩,相当于对自己担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工作做了一个并不全面的总结。 我温州学界开新,始于戊戌以前。是时承甲午与日本宣 战失败之后,外患之激刺既盛,内情之愤懑更深。于是瑞安公议先开学计馆以教算术,方言馆以教英文,农学会以改良 农桑。其费皆本邑绅富集捐为之,他邑尚未有所举也。厥后 惟农学会因董事多出门,成效亦少,遂中止。而算学、英文 两馆,则接联办理,并无间断。 至辛丑,奉上谕开学堂。于是瑞安首先创办,将英、算 两馆公款全拨入县学堂。继之平阳、乐清皆次第举办,而永 嘉则惟有官办之府学堂而已。其先虽有一中西学堂教英文, 然程度极低,旋即停办。是时学部章程等级尚未明定,各处学堂办法参差,瑞安则曰普通学堂,其程度约在中学、高等小学之间。而城内四隅则开四蒙学堂,即初级小学也。平阳、乐清学堂亦高下不等,府学堂则自中学以及初级小学三者并为一堂,尤为错杂。厥后瑞安改普通学堂为高等小学,而甲班生中有程度甚高者,因府学堂尚未有中学资格,无可就学,富实者相率东游,寒士不免怨咨。前年乃于高等小学之外,添办一中学堂。平阳亦改县学堂为中学堂,而以务本小学堂为高等。乐清则开中学堂于西乡,而城内县学堂为高等小学。 永嘉则府、县两学堂程度尚在小学之内,故各县高材生不肯入郡学,以致瑞、平、乐三县皆自办中学,而经费因此大绌, 各县皆有不可支持之势矣。至去年,始拟改良郡学。同乡京官黄仲弢提学、徐班侯侍御电举刘次饶拔贡为郡学监督,于是始按中学程度甄别学生,另聘教员。而所附之小学生,则分高者送入县学堂,低者开除。而同时县学堂亦大改良,限定高等小学程度,而等差始划一矣。郡学既良,则外县三中学本宜停止,将学生并入中学,而以各界绅董及学生之父兄因中学业已办一年,不肯中止,故屡次集议,竟未成。然以经费计之,所缺甚多,已耗及母财,明年总以合并为是。 至初级小学,则平阳最多,乐清次之,瑞安又次之。瑞安城内,公私所办有五六区,乡间有廿余区。平阳江南乡有三十余区,南北港有数十区。乐清则东西乡各有数十区。永嘉旧无蒙学,自前年城内外始有数区,然皆未甚合法,乡间尤少。去年下湖乡始有三区,上湖乡一区,永场有一区,皆自称两等,然实则初级亦未完全,尚须竭力改良也。 此外,泰顺、玉环城区均有官办一学堂,然学生甚少,教员亦止两三人,学科未备。本年,玉环似略有改良之意, 而泰邑则仍前单简,一时未能开通。此温州办学堂之历史也。 (录自徐和雍、周立人辑校《籀庼遗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