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版 五分钟商学院(套装)](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226/03/20221226030034297.jpg)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99.20
折扣价: 127.50
折扣购买: 定制版 五分钟商学院(套装)
ISBN: 9787508687872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得到”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让猴子跳回背上——猴子理论 想避免下属或者孩子“逃避责任”的依赖心理,试试用“你觉得呢”来提问,帮他们养成“只出选择题,不出问答题”的习惯。 一天早上,老板开完晨会,正拿着笔记本电脑和咖啡,快速走回办公室。这时,一个下属拦住了他:“老板,有件事要征询您的意见,占用您一分钟……您觉得怎么处理好呢?”老板应该怎么回答? A.“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 B.“你应该这样……”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选择A还是B? 从管理,尤其是时间管理的角度看,无论A还是B,都不是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你把本应由下属照料的“猴子”抱到了自己怀中。这就是著名的“猴子理论”。 猴子理论,是由威廉·安肯三世提出的一个有趣理论。他在著名的畅销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中,把责任,或者“下一步动作”,比喻成猴子。一件事,本来是下属的责任,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天性,他们遇到困难时,在家依赖父母, 在公司依赖老板。像“您觉得怎么处理好”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他把自己的责任——那只“猴子”,抱到老板面前,然后问老板:您帮我照看下这只猴子好吗? 如果老板回答了A——“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就相当于说:好吧,先把猴子给我,你去玩会儿吧。下属瞬间就会兴高采烈地不见了。但是过几天,他会再次出现在老板办公室的门口,探进头来问:“老板,那件事您想得怎么样了?” 如果老板回答了B——“你应该这样……”,就相当于说:照我说的做,给猴子吃这个药、打那个针。下属也会兴高采烈地走了。但是过几天,他同样会出现在老板办公室的门口,探进头来问:“老板,那只猴子死了。您看下面该怎么办啊?” 所以,你选A,是帮他承担决策的责任;选B,是帮他承担决策可能失败后的责任。 假如你有10个下属,每个人每周都扔3只猴子给你照看,那么你一周要照看30只猴子,它们会爬满你全身,让你焦头烂额,完全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当下属问“您觉得怎么处理好”时,老板可以回答:“你觉得呢?”这个回答是一个神句,作为管理者,都应该对着镜子多练习几遍。 有的下属会接着说:“老板,我想不出来,才来找你的。”老板可以回答:“这样,你先找几个人头脑风暴一下,大家一起再想想。我今天下午5:30有时间,到时候,你拿几个方案,我们再讨论。” 下午5:30,下属果然带着5个方案来了,他讲完后又问:“您觉得哪个方案好呢?”这个时候,老板又该怎么回答?对了,还是那句:“你觉得呢?” 下属说:“A不错。”老板可以说:“A是不错,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 下属说:“有道理。那我觉得B更好。”老板可以说:“B也很好,可是如果竞争对手……怎么应对?” 下属说:“看来,还是C最好。”老板可以说:“太棒了!就这么做。下周五你再来找我,我们一起看看效果如何。” 这时,那只猴子把已经搭到老板肩上的那只手,又放回到下属身上。 组织中最基本的原则是“责权利心法”。但是,很多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心理,依赖老板帮自己承担决策的责任,以及决策可能失败的责任。而有些老板也很享受这种被依赖的感觉,结果被下属的猴子占据了所有时间和精力,自己焦头烂额,下属也没有成长。猴子理论,就是让责任待在它的主人身上,不要让别人的猴子爬满你全身。 这是一套简单而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不过,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需要注意下面五个原则。 第一,老板和下属都必须明确猴子——也就是责任、下一步动作——的归属,不能出现“你以为在等他,他以为在等你”的状况。 第二,老板每次和下属的讨论、辅导,应该控制在5~15分钟,每天控制总的讨论次数。 第三,只能在约定时间内讨论,不耽误老板自身的责任。“我现在正在赶一份报告,你明天早上8:30来找我,可以吗?” 第四,讨论最好通过见面或者电话的形式,而不能是邮件。见面、电话,是同步沟通,沟通完之后,猴子就回到下属身上了。而邮件是异步沟通,下属给老板写邮件,老板没回复之前, 猴子仍然在老板身上。 第五,每次讨论完,要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下周五你再来找我,我们一起看看效果如何。”否则,事情可能会因为遇到困难而不了了之——猴子被下属抛弃,饿死在路上。 猴子理论 猴子理论,就是让责任待在它的主人身上,不要让别人的猴子爬满你全身,结果自己焦头烂额,别人也无法成长。正确的做法是,老板用“你觉得呢”来提问,帮助下属养成“只出选择题,不出问答题”的习惯。这样既节省老板的时间,也培养下属的能力。 用“十二原则六步法”开好一个会——罗伯特议事规则 开会是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为了最高效地获取会议的结论价值,可以试试被称为“开会规则圣经”的罗伯特议事规则。 某团队召开会议,讨论是开发独立的APP,还是继续依托微信运营。有人说:“必须做APP,用户是我们的命,始终要独立。”有人说:“依托微信,至少还有命;自己做,连命都没有。”有人说:“你们看到微信上那些一言不合就被封的大号了吗?”眼看战火升级,团队负责人打断他们:“都别说了,先讨论点儿有意义的……” 不文明、跑题、打断、一言堂,让这场讨论没有任何结论。开会,是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可为什么投入同样的时间,有的人能赚取极高的结论价值,有的人却血本无归呢? 这是因为使用的开会商业模式不对。美国国会使用的开会商业模式《罗伯特议事规则》被称为“开会规则圣经”。这本书内容丰富,其中的精华可以总结为“十二原则六步法”。 回到最初的案例,如果运用“十二原则六步法”,这个会应该怎么开呢? 第一步,动议。 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资源、行动、结果。比如,“我动议:投入50万元,调拨12人,3个月内做出独立APP。建议在上海开展,由开发总监负责。” 这涉及动议中心原则: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二步,附议。 只要有一个人说“我附议”,就可以进入议事流程。 如果没有人附议,主持人可以附议吗?不可以。这涉及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有控场权,必须从讨论中抽离。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的发言,即便是领导也不行。 第三步,陈述议题。 主持人清楚地陈述议题,让与会者明确到底讨论的内容是什么。 第四步,辩论。 主持人宣布开始,动议方立刻发言:“我的动议,其实是大家的普遍观点,你们说是吗?”很多人纷纷插话说“是的”“我早就这么想了”。 这很危险。他在造势,一种意见一哄而上,就会压制不同声音。怎么办?启动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必须得到主持人允许。先举手者优先,未发言者优先。同时,尽量让正反双方轮流发言,保持平衡。 有人举手:“我觉得都可以,要看具体情况。”这也很危险。没有观点,无助于结论。应该启动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要先表明立场,再说明理由。 某人正在发言,突然有人忍不住打断:“你这个想法不现实,因为……” 这更危险。应该立即制止,强调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以及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讨论过半,有人一直在说,有人一言不发。要提醒一直在说的人限时限次原则:“一个议题,每人最多发言3次,每次最多2分钟。这是你第3次发言,请注意。” 他说:“好,那我说说另一件有关的事吧。”主持人还是要打断他:“一时一件原则,不得跑题。”他很生气:“可这件事已经讨论很久了。”主持人要宣布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最大,无条件服从。 他恼羞成怒:“他们的想法实在太蠢了。”怎么办?文明表达原则:不得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偏好。 在一系列规则下,辩论终于变得有序、交替、高效。 第五步,表决。 开发总监觉得差不多了,说:“表决吧。”然后举起了手。 主持人请他把手放下,宣布充分辩论原则:还有发言机会的人都讲完了吗?讨论充分方可表决。 终于都表达完毕,启动多数裁决原则:赞成人数多于反对人数,即为通过。平局算未通过。 表决时,不要说“同意的跟我一起举手”并先举手,然后盯着每个人看,不举手的就使劲儿盯,直到人数够了就宣布通过。 主持人应先说“赞成的请举手(停顿几秒),请放下”。再说“反对的请举手(停顿几秒),请放下”。不要请弃权的举手。主持人必须最后举手。 第六步,宣布结果。 “最终以15票赞成、8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开发APP。散会。” 这就是一场符合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讨论。 有一次记者问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的范徐丽泰:“高居议会之巅是什么感受?”她回答:“有口难言!”记者又问:“遇到那么多争议,你的原则是什么呢?”她又回答:“议事规则。”这就是一个主持人应有的素质。 罗伯特议事规则 这套规则的精华为“十二原则六步法”。十二原则是动议中心,主持中立,机会均等,立场明确,发言完整,面对主持,限时限次,一时一件,遵守裁判,文明表达,充分辩论,多数裁决。六步法是动议,附议,陈述议题,辩论,表决,宣布结果。 1.商业顾问刘润为你把脉诊断,帮你搭建一个系统的商业认知框架。投资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稳赚不赔的生意。 2.属于你的一座小型药房,任何一个和商业、管理、个人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药房里几乎都能找到药柜,都有方子和药材。 3.一个高冷又呆萌的案头机器猫,遇到问题时,从里面调出解决方案,省去走弯路和瞎琢磨的时间。 4.“得到”超过23万用户订阅,个人专属“商学院”,影响力波及众人的专栏内容结集。 5.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既值得珍藏又需要时时翻阅的文字才值得被制作成图书,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无疑匹配这个标准。 6.用5分钟的时间,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是我们对你宝贵时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