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123/14/20240123141043515.jpg)
出版社: 西安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
ISBN: 9787554165645
去哪里寻找 1977年,日本环境厅组 织了一个代表团访华。访 华期间,代表团向中国政 府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 帮助他们寻找一种濒临灭 绝的鸟——朱鹮。 不久,中国科学院就接 到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 小组的咨询: 中国还有没有朱鹮? 如果有,在哪里? 鸟类专家迅速行动,一 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翻查历 史遗留的资料,一方面向 各地征询朱鹮的现状,并 根据资料翻查和现状征询 的结果向国务院环境保护 领导小组做出答复: 1930年以前,在中国的 14个省份普遍可以见到朱 鹮。 1950年前后,在陕西、 甘肃一些河坝和稻田里仍 能见到朱鹮觅食。 1960年,朱鹮已经罕见 ,只是偶尔会在陕西、甘 肃的秦岭山区中现身。 1964年,研究人员在秦 岭山区捕获一只朱鹮并制 作成标本,从此再无朱鹮 的音讯。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 组显然不想让问题停留在 这样一种答复上,不久又 提出:请中国科学院和林 业部加大朱鹦调查的力度 ,并开展具体的寻找行动 。中国科学院将任务落实 到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身 上。 郑作新很快找到负责野 外调查的刘荫增,告诉他 :从现在开始,国家对各 类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已 经越来越重视了,具体到 朱鹦,要求我们开展实际 寻找。你一直从事着野外 考察工作,要提前做好准 备。 又问刘荫增见过朱鹮没 有? 刘荫增回答得有些勉强 :见过吧。 在哪里见的? 标本室。 一句话让郑作新发愣。 刘荫增回答得并不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 标本室里,确实有三件朱 鹮标本。据说这三只朱鹮 全是在秦岭山区打到的, 至少1964年最后制成标本 的那只朱鹦,可以确认是 在秦岭西端的甘肃省康县 打到的。当时中国与外界 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加上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缺乏认 识,所以打下这只朱鹦时 ,考察人员完全不知道这 是已经濒临灭绝的稀世珍 宝,他们堂而皇之地将其 击落并坦坦然然地将其制 成标本,随后在报纸上发 布了消息。 作为野外调查的专业人 员,刘荫增首先想搞清楚 的问题是:中国最后的这 件朱鹮标本是谁采集到的 ,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线 索的,朱鹮具体是在康县 的什么地方被打下来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够 缩小寻找的范围,提高寻 找的有效性。 但是很遗憾,始终找不 到这个人。 之所以找不到,缘于特 定的社会环境和治学氛围 。刘荫增是通过查阅报纸 得知这只朱鹮是1964年在 康县被打下的,但报纸上 却没有个人署名。这是当 时的惯例——所有的成绩都 归于集体。问题是这一“集 体”,事情就变得含糊了。 既不知道朱鹮是谁击落的 ,也不知道标本是谁制作 的,更没有人关心和保护 这个不知道该属于谁的成 果,何况“文革”中,整个动 物研究中遭受冲击最严重 的就是鸟类研究。与老虎 、狗熊、豹子之类相比, 花草虫鸟似乎与“资产阶级” 贴得更近,结果批来斗去 ,资料损失殆尽,许多事 情既没有了来龙也消失了 去脉。 翻来覆去,始终没有了 解到与朱鹮现实存在相关 的信息。 刘荫增没有别的选择, 只能从头开始。 考察和寻找朱鹮,首先 要对朱鹮的情况有基本的 了解。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