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5/20230306055931593.jpg)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08
折扣购买: 汉语大词典编纂忆往
ISBN: 9787532650224
孙厚璞,原《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办公室主任,于1975—1984年承担《汉语大词典》编纂的组织、沟通、协调、领导工作,为《汉语大词典》第一版出版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省一市编写组如雨后春笋,很快纷纷建立起来 。五省一市主要文科高校大都参加了,一些专区和中 等城市,以师专为中心,吸收文史底子深厚的退休老 教师、社会人士参加,有的还吸收一些工农兵学员进 来,并立即投入看书收词工作。是年10月,我去芜湖 看望省里抽调集中到安徽师大的16位教授、学者,了 解成立编写组的情况,只见他们每人手头都有几本书 ,正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并用不同的颜色在书上作记 号。他们对我说,这些书都看过多遍了,但这次再看 意义不同。从哪里起、到哪里断,词目与资料须精心 标出,划词、准备摘录制卡,都要准确无误,资料才 有使用价值。他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其中杨纪珂 先生,在“四人帮”粉碎后不久任安徽省副省长,即 给我一信,为不能继续参加《汉大》工作表示歉意和 惋惜),我去一天深受鼓舞,回来和大家一起研究, 抓紧两件事:一是,要求金文明再加快步伐,将正在 起草的关于收词问题的文件初稿早点拿出来征求意见 ;二是,张林岚、傅元恺、陈榕甫正在编制的收词用 书目录,先开列一部分早点印出来,以供五省一市分 工看书收词、摘录语言资料制作卡片之急需;有语言 价值的禁书也选编入目,对此,有同志提醒我请示洪 泽,我说不要,我作主,我担责,不要把责任推给洪 泽;错了我检讨,改正过来,再把禁书去掉就是了。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我如此大胆,是因为,陈翰伯在 上海大厦协作会议上说的几句话,一直在我头脑里盘 旋。他说:《汉语大词典》是语文词典,要古今兼收 、源流并重、贯通古今,要把汉语言的历史流变理清 楚,它是编给语言和文史研究工作者、大学和中等学 校文史类教师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工作学 习使用的,我们要做的是这么一件事!我想,参加《 汉大》编写的人都是语言工作者,对他们来说,语言 没有阶级性早已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关起门来,为 编语言词典从禁书中搜集语言资料,大约不会有人对 此“上纲上线”甚至兴师问罪的。不过,书目付印前 我过目时,又感到禁书部分太刺眼,就有些心虚,怕 犯政治错误,所以书目在送《解放日报》印刷厂排印 前,我又要陈榕甫把禁书部分拉下来,改为《参考书 目》另印,以表明立场。办公室十几个人,一边加紧 文件材料准备,一边与五省词办商量开会事宜。经过 一番筹备,第一次《汉大》资料工作会议于lo月28日 至11月4日,在上海衡山宾馆召开。山东、安徽、江 苏、浙江、福建、上海刚成立编写组的部分高校老师 和五省词办负责人20余人出席。洪泽、束纫秋在开会 时到会讲了话,接下来的会议由我主持。会议首先学 习国务院文件,结合讨论办公室金文明起草的《关于 (汉语大词典>收词的一些意见(初稿)》,了解《 汉大》的编写方针和收词范围。讨论收词原则,发言 热烈,仅个别人提出,要大量增加法家著作的词目和 书证,努力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成果等等,也未引 起大的争论。转入研究资料工作时,印发了办公室编 本书由《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的回忆性文章组成,作者均为参加第一版编纂的编写者或编辑,回顾了第一版编纂过程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逸闻旧事,读起来较有趣味性。书中还展示了一版《汉大》珍贵的图片资料,如关于关于汉大编纂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有当时领导批示,还有学者的手写信件。以及当时编发的编纂手册、引书格式、收词原则、工作简报等珍贵资料。 本书的出版作为本次汉大二版修订的周边性产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的一些编纂过程的描述、学术问题的经验探讨对我们本次修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