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强军进行时报告文学丛书

筑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强军进行时报告文学丛书
作者: 赵雁
出版社: 解放军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筑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强军进行时报告文学丛书
ISBN: 9787506574563

作者简介

赵雁,70年代出生。生长于西北军营。现服务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这个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二十四届高研班学员。 创作简历: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铁打的营盘》、《中国飞天梦》、《第一视角》、《看清你的眼睛》、《传染世界写春华》等,散文集《另起一行》、小说集《暮色中的微笑》等。作品见诸《中国作家》、《十月》、《当代》、《解放军文艺》、《小说界》、《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有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新华文摘》、《北京青年报》、北京广播电台等选载连载介绍。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有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等。作为文学撰稿参加多部电视纪录片制作并播出,获得国家和军队多个奖项。其中电视纪录片《再上太空》、《太空兄弟连》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电视纪录片学会评为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多集电视纪录片《飞天之路》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国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及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用文字记载的对宇宙作出最 接近科学的思考。作出这样惊人之问的竟然是距离我们已 经2500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 打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扑面而来的是 一篇雄伟奇特的科学巨制《天问》。诗人一口气提出了172 个问题:茫茫宇宙,没有始末,是传承而来?天地未成, 凭什么来研究?昼夜未分,混混沌沌,谁能弄清?日明月 暗,昼夜交替,是怎么回事?太阳月亮高悬不坠,何以能 照千秋?天有九重,是谁动手营造?何等样的伟大工程, 最初是谁创造的?鹰的翱翔,鸟的飞行,云的飘动,无不 牵起人们对飞行的渴望和幻想。从手持神斧万象皆开的“ 盘古开天”到英雄气概满怀、勇于探索自然的“夸父逐日 ”;从独上月宫孤光冷影的“嫦娥奔月”,到为太空凌空 飞舞美丽翩跹的“飞天壁画”……千百年来,这些关于九 天之上美丽的传说无不显示出中国古人对太空的幻想与思 考。 把飘逸的梦想和古老的传说变成真切的现实,中国人 苦苦奋斗了千年,直到20世纪,梦想才得以在太空安全着 陆。 在通往太空的道路上,中国人是第一个敢为人先的尝 试者。他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万户。 作为龙的传人,万户是人类第一个倒在天梯下的真正 意义上的航天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仰望天空是 他每日例行不变的功课。“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无止境的思索最终化为他探天之路的惊人举动。 那是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这天,在一座山 坡上聚集了许多观看飞行的人们。只见万户两手各握着一 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47支火箭的“飞龙”上。他打 算等火箭升空后,就利用这两只大风筝带着自己在空中飞 行。然而,随着火箭发出的轰响,“飞龙”拔地而起,冲 人半空,不久空中传来一声巨响,“飞龙”顷刻间化成一 团火球,栽在了山脚下。 万户带着他不醒的梦走了。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最后一 抹自信而镇定的笑容。 约500年后的1970年,在英国布莱顿召开的国际天文 会议上,月球上一个最大的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人 们以此纪念这位人类第一个践行飞天的勇士。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完全有理由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 捷足先登,然而历史的发展进程却让人大跌眼镜。中国古 代的火箭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只遗憾地充当了启蒙者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