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惨案
作者简介
亚当·布鲁姆(1888—1963),20世纪初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他较早地把大学校园生活和欧非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先后发表多部校园谜案小说,为后来西方同类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容简介
这一天无疑是不同寻常的——极其不同寻常。圣安东尼学院古老的灰色门脸依偎在基督教堂背后安静的广场上,在七百多年的悠悠岁月里已经目睹了许多怪异的场面。但在牛津大学米迦勒学期1开学前,那个阴沉潮湿的十月傍晚发生的怪事,却是在圣安东尼学院前所未见的,或许其他任何一个学院也都未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眼前的许多场面都熟悉得很。辛勤的出租车一辆接一辆,首尾相连,从车站一直排到爱德华国王街,再排到学院的门房。车顶都堆满了返校本科生和新生的行李,而且一辆比一辆堆得高。 一小群年轻人簇拥在学院大门外的煤气街灯下,另一小群则挤在舒适的门房里。同一个系的新生结成了自己的小团体,三四年级的学生却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哪个系的,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则是在学院里建立的新纽带。他们谈论着过去那个长假里的冒险经历,以及接下来圣安东尼学院在足球场和水上运动场上将会有怎样的运气。 老生们陆续回到原先的宿舍,新生们也第一次走进新的宿舍。这幢深灰色方院每层楼上的灯火随即依次亮起。 雷吉·克罗夫茨是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英俊青年。他上学期参加了学位考试,今年再上一年课,就要到西非政府去任职。他正和一群即将参加选拔赛的大三男生闲聊,他们都懒洋洋地靠在门房接待室里校工们的信箱上。 “好吧,或许你是对的。”说话的人是一个高个子、宽肩膀、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他是圣安东尼学院足球队队长,即将参加校队的选拔赛, “关于建设帝国那一套——在丛林里开路、痛打非洲人,朝一头快乐的老象射上一枪,毫无疑问都是顶级运动——如果你喜欢的话。但我要在董事办公室坐一坐——如果我能活着走出法学系的话——从他收集的那些完美的谢克尔金币里大捞一笔。夏天尽情打板球,冬天尽情踢足球。你可以在帝国前哨表演我所有的拿手好戏:和一位穿短礼服裙的黑女郎共沐热带阳光——” “说得好像她会穿礼服裙似的!”一个声音替他接上了后半句。 听到这句俏皮话,这一小群人都笑了起来。在雷吉发起反击之前,“矮胖子”克雷福德大喊一声:“我说,外面都在闹些什么?咱们出去看看?” “咱们走!”二三十个声音应和道。说着,人们一起拥向大门口。 门外停着一辆四轮出租马车——只有牛津城才有的那种。一群流浪儿和二流子堵在车道上把马车团团围住,就连马车与学院门廊之间狭窄的人行道上也挤满了人。他们气喘吁吁,似乎从车站一路跟到这里。出租马车顶部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稀奇玩意,那景象即使在牛津新学期开学时也属罕见。 车顶靠后的位置堆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大低音鼓,几乎被挤得要掉下来——因为车顶前方的东西塞得太满了。剩下的空间乱七八糟地塞满了各式杂物:各种古老的彩色锡帽盒、崭新的牛皮箱、用绳子胡乱捆扎的蓝白色土布包袱,还有各种颜色的圆篮子。 一个老式大留声机的喇叭仿佛醉酒似的挂在车门上方,一架庞大的六角手风琴在一张全新的马德拉柳条桌的顶部艰难地保持平衡,当车子刹住要停下来时,它开始来回摇晃颠簸。 “天哪!他们是不是要在这里表演!”车子最终停下来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喊道,他轻轻推了一下身边的同伴,眼睛里闪耀着兴奋和期待。 “那还用说!”同伴回答道,“我看到车里有两个女孩,都打扮好了,脸涂得黑黑的,比圣吉尔斯集市上的小姐们还要好。鼓还有别的都和那次一样!” “哈!圣吉尔斯的集市才不会到大学里来。”对方批评道,他因为自诩比对方聪明而自鸣得意,但又隐隐觉得自己可能说错了。 现在,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一大群本科生身上,他们由“矮胖子”克雷福德打头,一窝蜂涌出圣安东尼学院巨大的橡木门。今晚,圣安东尼学院敞开大门,迎接返校的学生和他们的行李细软。 克雷福德、雷吉·克罗夫茨和朋友们走在前面,许多年轻人跟在后面,因为他们听到风声,知道将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这群人从灯火通明的门房走进黑暗中,一时看不清这番骚乱所为何事。 “为什么这样该死地吵吵嚷嚷?”说话的是克雷福德,“不过是一个顶呱呱的新生入学了,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大惊小怪。” “我还看不清车里是什么人,”人很快越聚越多,雷吉·克罗夫茨推开人群挤上前去,说道,“看那车顶,这个好家伙是把大学校园当作斗兽场了吗?伙计们,快看!” 这时,那辆疯狂的出租车的门开了,一名乘客走了出来。他那身衣服是伦敦萨维尔街定制的高级男装——可不是量产的成衣,他脚下那双完美无瑕的靴子是连锁店出品的。但那身衣服的主人是一个塌鼻子、厚嘴唇、黑得像炭的非洲黑人。他环顾四周,流露出一副既懦弱又轻蔑的表情。他把他的镶金头马六甲手杖从一只戴着黄手套的手中换到另一只手中。他的丝绸领带上别着硕大的独粒钻石别针,在灯下熠熠闪光。他转向离他最近的“矮胖子”,拖着带鼻音的长腔问道:“先生,请问这里是不是圣安东尼学院?” “他要去的是摄政公园!”这个声音来自人群后方,就在学院大门前方。 “别说啦!”另一个声音喊道,“他已经迟到了一个星期!剧院的晚间综艺节目等了他一个星期!” 此话引起一阵哄笑。笑声平息下来后,“矮胖子” 故作正经地回答:“是的,这里就是圣安东尼学院。” “谢谢你,先生,”非洲人说,“请问,先生,这里有人可以帮我搬运行李吗?” 这时,十几个洪亮的嗓门高喊起来:“巴克!巴克!快来——来活儿啦!” 巴克是圣安东尼学院的门卫,他在学院服务了二十五年,对这几百个学生来说,与他迎来送走的三任院长,以及他现在服务的第四任院长相比,他更能代表圣安东尼学院以及它在他们心中的所有重要意义。 等门卫来时,这位乘客转身走向车门,对车里的什么人说话。 “现在我们就要看到他们了!”小乞丐们喊道。一阵兴奋的低语声传遍了整个人群,这个流浪儿和二流子团伙的规模每分钟都在增长。 “完全猜不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克罗夫茨说道。 “不管怎样,我们得看看热闹。” 克雷福德大喊道。本科生们冲上前去,把小乞丐们挤到后面。 在那个衣冠楚楚的黑人的搀扶下,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从车里款款走下。是一个女子——一个年轻女子,属于在牛津极其少见的种族。她显然是个纯种黑人。在她的种族里,她是个美人。她身材娇小、苗条,满是鬈发的头上缠着一块亮丽的浅蓝色丝绸手帕,耳朵上戴着沉甸甸、亮闪闪的黄金耳环。她那漆黑的眼眸里露出困惑的微笑,一口雪白的牙齿与黝黑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她走到了车外。只见她一身非洲风格的装扮,身穿一件黑色丝绸“布巴”,这是当地人穿的一种宽松的长袖上衣,一件黄色天鹅绒围裙或披巾围在腰上。她没有穿丝袜,脚上穿着一双看起来很野蛮的,由当地人做的红色皮革凉鞋。 “干杯!”人群中一个声音喊道,“优秀的老剑桥——又是第一!” 这个不忠的旁观者遭到驱逐,现场响起了一片混杂着呻吟、扭打和几句调笑的声音。与此同时,那位黑美人继续对着学院大门前的人群不知所措地微笑,那个黑人则再次走到车门前。 第二个人也从黑暗的出租车车厢里走出来,暴露在学院大门外路灯的强光之下,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低语声,这声音来自本科生、小乞丐和浪子们。那是个身材壮实的女黑人,她刚把一只脚踏上出租车的踏板,车身就猛然倾向一边,低音鼓、留声机、六角手风琴、马德拉柳条桌,还有几个杂乱的包裹和箱子都顺势滚落到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 “大家都来搭把手!” “先救妇女和儿童!”本科生们的俏皮话响起,人们一哄而上,抢救起散落一地的杂物,得意扬扬地把它们放到学院大门口,然后转身仔细观察那个无意中闯祸的始作俑者。 那是一个中等身高、体态丰满的非洲女人,年龄比她的同伴大一些。她显然是以她心目中最时髦的欧洲穿法打扮自己的。她穿着一条浆洗得笔挺的白色细布短裙,格外醒目。一件白色丝绸上衣包裹着她丰满的胸部,臃肿的腰部则环绕着一条黑色丝绸腰带。她那双结实的双腿上裹着黑色丝袜,脚上则局促地套着一双至少小了两号的漂亮高跟鞋,这使她的站姿显得非常笨拙。她戴着一顶黑色宽檐软帽,帽檐被沉甸甸、亮闪闪的黑玉饰品压得很低,使人看不清她的五官。 “好样的,阿姨!一切顺利!”人群中有人喊道,这幽默令人开心。门房巴克已经到达现场,人潮向后退去,等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巴克身材魁梧,六十多岁了,但头发几乎没有变白,胡子仍然是深棕色,这使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他以一贯的恭敬态度走近那个非洲人。 “先生,您就是孔蒂先生吗?我们正恭候您的光临。” “是的。”那黑人慢悠悠地拖长了调子回答,“我就是孔蒂先生。我需要你把我的行李搬进去,然后带我看我的房间。” “很好,先生,”老巴克说,他有些疑心地盯着行李和两个偷笑的女人,“我会让您的出租车司机和我的门房副手给我搭把手。” “谢谢。”孔蒂先生傲慢地回答。他向女伴招招手,穿过人群,走到学院大门,人群自动退后,给他让出一条路。巴克愤慨地转过身。 “对不起,先生,”他跟上人,问道,“但是,这两位女士是谁?” “这两位女士,”非洲人说着,脱下手套,站在一旁,让她们走过去,“是我的两个妻子。” 巴克年轻时在军队服过役,但是,就算炮弹在他面前炸开,也不会像黑人新生的这句话这样令他大惊失色。在三人走进学院门廊之前,巴克抢上前去,举起了一只抗议的手。 “但是,先生,想必院长在录取您时告诉过您,女士们不许进入学院!” “他并没有说过,”孔蒂愤怒地说,“我并没有问过他,这倒是事实。但你忘了,我是我国的王子,别人不能做的事,王子可以做。” 亚当·布鲁姆是西方校园谜案小说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牛津惨案》较早将大学校园生活融入侦探小说故事,真实再现了迷人的西非风土人情。 作者擅于设置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谜踪”,让读者跟随“人豹”的传说,亦步亦趋,欲罢不忍。 牛津惨案,步步惊心,层层推进,随着案件的进展,读者在阅读时还可以领略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独特风采。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