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商三经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于无赖,有的时候也以赖的方法去治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效果也很好。 根据实践经验,催款有4个步骤:第一步是据理力争;第二步是软硬兼 施;第三步是以赖治赖;第四步是催款绝招。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都招架不住第三步。 2003年12月,杨力到浙江圭催款。欠债单位负责人是一位工业局副局长 兼下属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法人代表开始态度热情,每次找他,总是笑 容满面:“钱,我一定还,但现在手头没有,过一段时间再说。”这种“拖 计”并没难倒杨力。经过明察暗访,查到这位局长私人开了一家酒楼,生意 还很好。杨力当即从当地招了20余名打工仔,给他们发工资,叫他们每天到 副局长的酒楼里“要饭吃”。起初副局长熬了两天,但第三天,无论怎样也 挺不下去了,终将48万元现款把“这个可怕的人”打发走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针锋相对,硬碰硬的斗智谋略。其核心是以 毒攻毒。催款活动中,由于一些债务人明明就是有偿还能力却耍赖不还,对 付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沈阳催款人刘军主要以残疾人为催款主力。一个装修豪华、白领丽人成 堆的公司,如果每天准时有几个拄拐杖的残疾人光临,那么这个公司将意味 着什么?刘军的招就是让债务人软不得,硬不得。你不还债,我天天上门不 走,你想把这残疾人打发走,恐怕没有刘军的命令是不行的。据说,刘军的 这一招的确很灵,催款成功率很高。 其实,现在流行的“黄背心”催款法也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的谋略。赖账的人一般都是软拖,表面上很热情,就是不还债,而“黄 背心”也不直接逼债,只是每天在债务人公司门前转悠,恶心你:你自己要 顾面子,就尽早还债。 黄某以经营水产为业。2003年与某食品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某公司不仅 不还债,而且态度消极,抱定不还债你拿我没招。黄某想如果强催款,一是 没法下手,二是打起架来浪费人力物力更多。在一次与朋友喝酒时,一位朋 友向他献计说,你从手下选几个脸皮厚的职工,穿一身黄服装,在背上印上 “催款”二字,然后再给这个职工受权处理与债务公司的债务纠纷。黄某依 计而行。 第二天,3个身穿黄色催款服的“淘气鬼”出现在债务公司门前,该公 司领导见这阵势哭笑不得,想吵架,人家又没惹他,只好请办公室主任将这 3个“醒目”的人请到办公室,敬在上座。看见对方有点发毛,这三个“黄 背心”一起来劲儿:“我们老板委托我们要账,要不回钱,我们也没有工资 。”最后,该公司“被迫”答应在短期内还8600元的债务。 以“三陪女”要挟债务人还款的例子也不少,大多数都是利用对手好色 使其中圈套。而这里,金老板则“另有高招”。 当今社会“三陪女”虽然仍属地下“游击队”,但其“表面特征”一看 便知。 古老板是做食品生意,摊子铺的挺大,据说也赚了不少钱,有几处买卖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在写字楼租了百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整天西服革履 ,一副“大款”派头。这个人的特点之一,和许多生意人一样,好面于。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堂堂的“大”老板,却欠着一屁股的债。虽然他也 有招对付催款人,可时间长了,债权人摸清了他的底细,开始用“用以其人 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付他。 这个古老板因欠一同乡的债,闹翻了脸。钱虽然只有6万余元,但古老 板就认死理不还,而这个同乡也认死理,非要不可。 同乡虽屡次上门催款,古老板总以各种理由不还。据一位知情人说,古 老板欠债是有字据的,是饭上钉钉,跑不掉;而同乡欠古老板的人情也是事 实,但没有字据。所以,同乡理直气壮。 在多次催款无果的情况下,同乡想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怪招。他招了两位 “三陪女”,形象比较典型,“委托”催款,并约定有提成。没多久,这两 个“三陪女”就成了古老板办公室的“常客”,起初,古老板也没在意,还 是以老办法拒债,周围的人也未觉察。可没过一周,周围的人就开始议论纷 纷,交头接耳“古老板还挺风流的”,“人都找到办公室来了”,“没钱就 不要玩”等风凉话到处传。古老板非常尴尬,想发作,又不敢。最后,只好 咽下这口窝囊气,还了同乡的这笔说不清的债,打发走了这两个“可怕”的 女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应当说是行之有效的催款方法,但是,在运用 这种方法时,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使用,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上策,以 赖治赖容易伤对手自尊,如果不是“无赖”,则显得有点过。同时,还要注 意把握机会,如对一些地痞,使用此法未必有效。对方的确无力还债的效果 也不是很明显。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恰到好处,如果稍有把握失度就可能侵害对 方的人权,如名誉权,荣誉仅,名称权等。以违法的方法催款是绝对不可取 的,那样只会得不偿失。P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