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经商之道(最新图文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01.立志做第一流的人 胡雪岩相信就凭自己钱庄学徒的经验。凭自己对于世事人情的了解, 凭自己精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当然也凭借己有势利的王有龄的帮助。 他足以支撑起一个第一流的、可以与山西票号分庭抗礼的钱庄。 在今天,胡雪岩的“红顶商人”之名,恐怕中国经商者莫不知也。当 然,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人们对中国古代传统经商模式产生了兴趣,至少 是了解历史吧!现在假如我们要讨论胡雪岩的商道,也应该是大家关注的 重点。的确,胡雪岩能成为名震天下的一代商贾,与其最擅长的商道密不 可分。显然,一个缺乏精深商道的人,充其量只能玩一些小本生意,难以 有大作为,胡雪岩最擅长的商道是什么呢?在此我们先把目光盯在本书的 第一点,即他变弱为强的立志精神和自信态度。真可谓成大事者必有大自 信!胡雪岩有句名言:“立志在我,成事在人”。这跟带有宿命论色彩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本质的差别。一个成功的商人必然有“立志在 我,成事在人”的大自信,胡雪岩正是具备了这种非凡的自信。 胡雪岩创办阜康钱庄,从外部环境来说,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国 家正处于战乱之中,而且太平天国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正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东南一带。而当时国内的金融业主要还是山西“票号”天下,在东南 地区后起的宁绍帮、镇江帮经营的钱庄业,无论业务经营范围,还是在商 界的影响,都远逊于山西票号。 从自身条件看,胡雪岩此时除了在钱庄学徒的经验外,实际上是一无 所有。但他踏入商界之初第一件为自己考虑的事情就是创办自己的钱庄— —即使此时还是两手空空,也要热热闹闹先把招牌打出去。此时的胡雪岩 所凭据的也就是他的那份大自信。他相信就凭自己钱庄学徒的经验,凭自 己对于世事人情的了解,凭自己精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当然也凭借已 入官场可做靠山的王有龄的帮助,他足以支撑起一个第一流的、可以与山 西票号分庭抗礼的钱庄。就凭着这股子自信,他的阜康钱庄说办就办起来 了。 再比如在他的生意面临全面倒闭的最危急的时刻,他也决不肯做坑害 客户隐匿私产“拆烂污”的事情。他相信自己虽败不倒。用他的话说,是 要输得起,“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 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 过来。”这更是一种能成大事者的大自信! 一个有大成就者必须具有这样的大自信,才能成大事。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为只要有了自信就一定能够成功,有大自信就必 定有大成功。能不能真正获得成功,确实还需要许多方面的条件,比如主 体是否真正具备能成就大功的能力,比如是否具备某种必不可少的成就一 番事业的客观情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利、天时或时势、机遇。但 是,不可否认,有没有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自信,无论如何也是 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古往今来,凡是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所谓“当今之 世,舍我其谁”,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所谓“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所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些名言展示的都是 有大成就者的豪迈胸怀。 常言道,自信方能自强。能自信,才能有知难而进的斗士勇气,才能 有临渊不惊、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说到底,一个人的自信心,实际上是 他能为某个高远的人生目标发奋忘食、奋力拼搏的内在支撑。我们可以做 一个假设,如果胡雪岩当初没有我们已经看到的那份自信,他也许根本就 不会想到自己也能开钱庄,那他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功呢? 02.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青年胡雪岩对于钱财看得开、看得准。胆识过人。后来始能成就为清 代第一富商。“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胡雪岩要的就 是自己做主。 自己要做自己的主,讲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就是自立门户自做老板的意识,其实这也是一种不甘受制于人的强烈的自 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体现着一种不肯甘居人后的强烈的进取精神,也 是一个人敢于冒险开拓的超人魄力的具体体现。这种自主意识,也正是一 个要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 红顶商人胡雪岩幼年即人钱庄,从倒便壶提马桶干起,仗着脑袋灵光 ,没几年就爬到“档手”位置,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办事员。少年得志、风 流倜傥,日子过起来也好不逍遥自在。 然而,青年胡雪岩对于钱财看得开、看得准,逻辑异于常人,胸襟开 阔,手笔恢弘,胆识过人,后来始能发光发热,成就清代第一富商。要是 胡某也和其他钱庄档手一般小家子气,恐怕下半辈子也不过继续在钱庄里 ,每日在孔方兄间打转,一辈子没啥起色。 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正是胡雪岩立足商界,不断地开疆拓土, 最终走向辉煌的巨大内在动力。 胡雪岩的起家过程非常艰辛,其父死家贫,便自小到钱庄当学徒,开 始扫地、倒便壶。由于他勤快灵敏,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 专理跑街收账。当时不过二十来岁的胡雪岩实在是有些胆大妄为,居然自 作主张。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不仅自己在信和 的饭碗丢掉了,且因此一举,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没有钱 庄敢雇佣他,终至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世上的事,有时非常奇妙,尽管死路,但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 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 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思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 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他。 重逢王有龄,因资助王有龄留下的恶名自然消除,这时的胡雪岩起码 有两个在一般人看来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帮王有龄的忙 ,而且,此时的王有龄确实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 帮帮自己。依王有龄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 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胡雪岩的另一个选择是回他做过伙计 的信和钱庄,以他此时的条件,回信和必将被重用。实际上,信和“大伙 ”张胖子收到王有龄听从胡雪岩的安排还回的五百两银子之后,已经做好 了拉回胡雪岩,让出自己的位子的打算,他找到胡雪岩的家里,恳请胡雪 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 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官场本来就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 他当然不会走前一条路;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出一 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岩说的“回汤豆腐”,他自 然更不会去做。这里其实也不仅仅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问题。关键在 于,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为止,终归不过是一个 “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胡雪岩要的就是自己做 主,所以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事实是,这时的胡雪岩连一两 银子的本钱都还没有,他不过是料定王有龄还会外放州县,以他自己的打 算,现在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代理官库银钱往 来,凭他的本事,定能发达。 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纵横捭阖、开疆拓土 、驰骋一方的气魄。 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还是胡雪岩能够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的基础。如 果一个人根本没有想过自立门户,这个人只能永远原地踏步而无一事之成 ! P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