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天成(清华附中记叙文写作)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章叙述视角: 人称、角度与立场 记叙文写作,叙述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好的叙述视角,能够让读者体验一种特殊的叙述眼光,经由一条独特的思维路径,走进作者所创作的文字世界,借助作者提供的视角,获得对文本**的审美体验。 作者选择作文的叙述视角,就是展示自己看待人物事件的角度、处理情绪状态或选择价值观念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倾向,体现自己的立场。因此,选择叙述视角,也就是选择自己看待社会人生的眼光,展现自己对待社会人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作文中,叙述视角主要体现为人称、角度与立场。 就“人称”来说,**人称的优点主要在于“真实”,第二人称的优点主要在于“亲切”,第三人称的优点主要在于“客观”。就“角度”来说,除了正面与反面外,“侧面”*能展现人物事件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具有*多的可选择性。就“立场”来说,不同的立场展示着不同的价值观,必将得到读者不同的情感反馈。因此,人称、角度与立场,直接影响着记叙文的质量,决定着行文的成败。 一、 人称选择助力行文表达 人称的选择,主要出于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称,与作者的表达习惯有关,也与作者的艺术匠心有关。比如,**人称的选择,可能是由于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使然,也可能是作者为了设置一种真实的情境使然。在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达之间,人称的选择至关重要。 请看下文。名作示例 翻 浆 的 心 毕淑敏那年,我从**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 “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妙手天成——清华附中记叙文写作〖2〗〖1〗第三章叙述视角: 人称、角度与立场〖1〗〖3〗〖3〗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 “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 “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 “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紧急的自救措施: 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怎么样?*低他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 “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他说: “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司机一字一顿地说: “甭啰唆了。拿好你的东西,回家吧!” 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汽车的每一次急转弯,都可能把我给父母的礼物甩给大漠,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自己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作了一路…… (选自《毕淑敏文集》)在这篇文章中,“我”“你”“他”三种人称承载着不同的功能,渐次出现。 首先,这三种人称凸显着事件的真实情境。作者以事件亲历者的身份展开叙述,**人称“我”显示着整个事件的真实性。对话过程中,青年口中的“我”、司机和作者口中的“你”和“他”显示着对话的真实情境,帮助读者进一步确认着事件的真实性。 其次,这三种人称帮助行文渐次展开,逐步展示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作者先交代“我”自己从**回家探亲,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希望能够搭车的青年,我出于同情请求司机同意让“他”上车,行程中发现“他”好像要偷“我”的东西,司机采取突然加速或急速刹车的方式整治这个青年,*后“我”发现“我”是冤枉了“他”,“他”一路上是在帮助“我”固定包裹。第二人称“你”只在对话过程中出现,帮助文本串联起情节。 *后,这三种人称显示着叙述者的逻辑思路,帮助文章展示出清晰的条理。人物有“我”、司机、青年,三人之间的对话经由“我”“你”“他”三个不同的人称显示彼此间不同的态度。人称的合理运用,为人物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合理展示创造了条件。 对这篇文章,王代福先生有以下点评。 本文是一篇构思精巧、扣人心弦的小小说。文章标题的别具匠心,寓意深邃。 “翻浆”本指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文中故事发生的真实背景,而“翻浆的心”则是指“我”(包括司机)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到猛烈的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 文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那个要搭车的“青年”,而“他”的形象则是通过“我”和司机两个人物的衬托与对比凸显出来的。这是一个为了生病的母亲能吃上小米粥,连夜奔波在沙漠戈壁不怕被冻死的孝顺而又困苦的儿子;这是一个被误解和捉弄时默默不语,只看得到也只相信善良的人;这是一个在那样恶劣凶险的情况下,仍苦苦挣扎拼搏,对点滴帮助报以感恩的人。对于这个高尚纯洁的年轻人,我们能不感动吗? 采用**人称“我”记叙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是中学生作品中常见的笔法。 请看下文。例文 新学期外教课之开幕篇 高0603班李泽西外教——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因为高一上学期我们每一个星期都有一节外教课,当时任外教课的老师是一个身材苗条、话语温柔、性格恬静而又青春焕发的美国人。对她的课我们也从来没有感到厌倦。 这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是外教课。在上完**节语文课后,同学们依旧如昔*那样,平静而无疑虑地等待着外教老师的到来。 这时,我看见甄哥头伸向门外,忽左忽右地张望着什么。少顷,他的头随即一缩,转脸望向全班,脸上的肌肉不知所措地舒张,苦笑覆盖了他的脸颊。“啊!…… 记叙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体裁之一,看似人人会写,实则想拿高分并不容易,语文老师对记叙文写作的教学思路也常常不够明确。本书从文学手法、章法结构、叙述视角、素材灵感四个方面着手,对记叙文写作的主要方面与关键环节进行梳理,同时选用了清华附中学生的**作文及少量名家名作作为范例,可以高效地提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