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资深外交官评说异国文化.亚洲篇
作者简介
张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10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丛书》,获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称号。
内容简介
第七章 花园城市:新加坡 前驻马来西亚大使 胡正跃 20世纪90年代,我在新加坡工作了4年半,后来又多次往访。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新加坡都给我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回忆,我心中的新加坡是一个令人感到惬意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 花园城市 新加坡向来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如果你来到这里,会发现这座城市好像建在了花园之中。新加坡地少人多,寸土寸金。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并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新加坡的城市设计者们像设计花园一般地规划新加坡每寸土地的用途,花园式的装饰随处可见。 初抵新加坡樟宜机场,便可看到机场大厅内宽敞明亮,一切可利用的空间里都摆满了绿植和兰花,加上热情专业的地面服务,着实令人一扫旅途的疲惫心态,精神为之一振。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不同的旅游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佳机场,机场里四处装点着的热带花卉无疑发挥了不小作用 走出樟宜机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迎宾大道,生长在大道两旁、树冠展阔的雨树挡住了热带骄阳,粉白相间的三角梅悦目怡神,远处的东海岸边隐约可见沙滩和椰林,让人感觉“花园城市”的美名名副其实。新加坡全城各地布满了大小不同的花园,街边的庭院中必须辅设绿地,过街天桥上也花开不断。新加坡的绿化覆盖率高达50%,人均绿地面积约为25平方米。这些都是新加坡人精心设计、辛勤劳作的结果。几年前,我曾在新加坡园林局局长的手机里看到过一张地图,地图上显示着300多万棵树木的方位、修剪情况、病虫治理等详细记录,其管理之精细可见一斑。 除了植物和花卉,新加坡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街道和楼宇,其规划和设计也大有学问。据我的观察,新加坡的建筑个性鲜明。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具有英伦风情的建筑。包括总统府、殖民地时期所建的俱乐部、军营、博物馆、莱佛士酒店及周边的欧式建筑等。二是具有现代水准的建筑,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区堪比纽约曼哈顿。近年来,在滨海湾一带新开发的大酒店、展览馆、艺术中心和绿植擎天柱等,更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建筑的顶级水准,既美观又与环境相谐调,搭配海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令人过目难忘。三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新加坡,具有中国、马来西亚及印度特色的古建筑和街道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与20多年前我在当地工作的时候相比,如今的新加坡城内又建造了大量的新建筑,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让这座花园城市更加繁华和漂亮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主要依靠三点:一是法律制度,二是管理水平,三是专家把关。据我所知,新加坡所有新建筑工程的审批,最后都是由一个人来定夺,那便是“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蓝图靠有识之士绘就,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公开透明的国际招标制度是实现最佳建设方案的可靠途径。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使新加坡更加富有魅力,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群。华人虽为主体(约占74%),但各种族地位平等、和谐相处。在新加坡,从宪法到各种法律,无不在强调种族和谐的重要性。2016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保少数族裔有机会担任总统,而“集选区”的设置使得新加坡的国会议员和内阁部长中有足够数量的少数族裔代表。 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是用马来语演唱的,三军仪仗队的检阅用语也是马来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新加坡双语教育中的“双语”,指的是本族语言和英语。 由新加坡政府主导推进的政府组屋政策,会按不同族群混搭居住的要求安排和落实组屋的分配比例。每年的7月21日为法定的种族和谐日。这一天,新加坡的在校学生都要接受爱国教育,学生们穿上本民族服装参加集体活动,政府高官分别奔赴各校与学生进行交流。我在新加坡工作期间,仅听闻过一起因国会议员发言不当而引起的族群纷争事件,冲突在相关人士致歉后迅速平息。 ★ 有高度的认知,有温度的文字。 全书集结了十数位前驻外使节在所驻国的所见所谓,使节们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承载了人类文明和全球文化交流发展的使命,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一群站在世界前端的人,为我们展开更广阔的视野。 书中生动描绘了亚洲各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驻外使节独特的亲身体验拓宽了我们的视界,带领我们去了解亚洲,感受异域之美。 ★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加强民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了解,是新时代青少年打开视野看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