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海这片飞地上的爱恨情愁](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19/22/20200819221046254.jpg)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北上海这片飞地上的爱恨情愁
ISBN: 9787214150257
“在育幼园在学校我总是领唱”,坐在我对面的田崇 志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一批荣誉证书摊在我面前,其中有 几份都是在不同岁月中参加文艺演出、歌咏比赛获的奖。 最近的一本是在2011年底农场的社区演出中获的金奖。当 时13岁的小小少年,喜欢唱歌。但肯定不知道自己后来还 会唱到农场文工团,且一直唱到70多岁的今日吧。他的音 色真是好,这个年龄说话,仍有着厚厚的胸腔共鸣。 孩子到底是孩子,歌声驱走了思念与泪水。 船舱里大喊:“开饭喽!” 一天、两天、三天。船儿慢慢悠悠地向东、向北行进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老师们在船头上带着孩子们念起了唐诗。 “哇——哇——”,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多日行船水上 的沉闷,也惊醒了睡梦中的儿童。却原来说是前面妇女船 上,有一个小宝宝出生了! 儿童船上的大宝宝们顿时一阵兴奋:小宝宝是男的还 是女的?小宝宝有头发还是没头发呀? 后来,我在1950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 《新人村》中,果真看到了这一大迁徙中的水上新生。 看到那茫茫的芦苇荡,看到那一队长长的木船,更看 到了在那艘木船上,一群短发列宁装的女子,几个穿长长 棉袍的妇人,在船舱里里外外忙活着。镜头中,一青年妇 女在痛苦地挣扎着,两只手紧紧地抓着棉被。船舱外,是 人们焦虑又期盼的眼神。一个妇女掀开舱帘,双手在大腿 上一拍笑意满面:“一个小子!”‘哇——哇——”,婴 儿的啼哭令那么多船上的人们增添着新生的喜悦,镜头中 ,人们脸上有着笑容。天空一派高远,高亢激越的乐声随 即而起。人等男女老少,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 一块土地,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更不知 道,他们将以怎样的姿态甚至血泪、汗水,来为生命敲下 铭心刻骨的印记。 涛涛海浪,苦涩海水。黄海苍茫一片,百里滩涂杳无 人烟。泛着白白盐渍的盐碱地,盐蒿草在孤寂地仰首相望 。偶尔,有野鸭子从滩涂上掠起一丝生机。 苏北行政公署主任肖望东,热情接待了上海市民政局 先遣工作组的18位客人。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看着上海 市人民政府的决议文件,面对民政局樊玉琳处长的请求, 豪爽地手一挥:先给你们20万亩!并派出了自己得力的助 手邹鲁山,开往茫茫的盐碱滩。 当人声、打桩声惊醒了沉寂千年的盐碱地,远远的, 有农民、渔民在询问:这是哪来的人?他们要干什么?越 传越盛的是“政府要在这里建劳改农场,将上海牢房里关 不下的江洋大盗、地痞流氓都关到四又河”;“政府将上 海的吸毒犯、麻风病人都要关到四叉河这儿来,怕传染到 上海人,他们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啊!” 四岔河。北起斗龙港,南至二卯酉河,以二卯酉河与 中子午河交叉的四岔河村为中心,一条狭长的河流宛若玉 带,在阳光下明晃晃地蜿蜒在黄海滩边的荒原上。 尽管对荒原荒滩有着思想准备,但当垦区筹备处负责 人邹鲁山,率领着先遣组的18条汉子,走进划给垦区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