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 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 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 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 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 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 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 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 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 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 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 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 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 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 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 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 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 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 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 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 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 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 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 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 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 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 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 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 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 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 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 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 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 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 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 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 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 我:“你们中原去的人, 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 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 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 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 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 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 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 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 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 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 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 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 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 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 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 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 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 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 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 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 地”。“土地”这位最近于 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 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 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 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 ,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 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 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 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 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 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 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 土。——我在《一曲难忘 》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 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 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 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 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 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 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 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 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 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 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 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 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 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 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 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 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 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 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 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 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 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 少。他接着说:“村子里 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 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 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 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 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 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 不太有变动。”——这结 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 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 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 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 ,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 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 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 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 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 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 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 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 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 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 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 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 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 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 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 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 ,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 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 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 淘汰了,或是“发迹了”。 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 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 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 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 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 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 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 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 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