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312/09/20210312094124462.jpg)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精)
ISBN: 9787559640994
第1节 初露峥嵘 在鼓捣机械中成长起来的他, 最大的兴趣就是琢磨技术。 立志科研,却被说成“很难做出东西”; 一鸣惊人,却被认为是“运气真好”。 他决定将此生献给光纤传感, 迎接他的却是一片质疑声, 他要将这些质疑声一一粉碎。 1.1 从小爱动手动脑 汉口,武汉三镇之一, 一个在中国近代史 上频频出现的地名。1861 年3 月7 日,这个因 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形成的内陆商埠,突然来了一 艘英国轮船。从船上下来的是英商上海宝顺洋行 行主韦伯、英国官员威司利等一行人。他们的目 的是通商。 这是汉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性时刻。那一年 ,汉口开埠,各路外国商人“立即趋之若鹜”。 西方列强在汉口开租界,设海关,办洋行,建工 厂。在这个中国内陆地区生活的人们第一次感受 到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和文明带给他们的冲击力。 88 年后的3 月25 日,汉口的一个小巷子 里迎来一个新生命。这个巷子曾是日本在汉口的 租界。在抗日战争中,此租界区被美军飞机轰炸 成一片废墟,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重新成为 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个新生命叫姜德生,他即将迎来另一个新 生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 1949 年5 月16 日,解放军四野十二兵团 一一八师进入汉口。刚满月不久的姜德生,或许 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据资料介绍,那天 中午,解放军开始从现在的解放大道进入江汉路 。江汉路的楼房上,人们拿竹竿撑着鞭炮放个不 停,还有人放起了冲天炮。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姜德生的家 里,一贫如洗。他是被过继到姜家的孩子,养父 是一名钳工,失业了,炸油条、卖早点;养母给 别人做保姆、洗衣服。他们用这样艰难挣到的钱 ,坚持送姜德生上学读书。姜德生后来说,这是 他一生中“最早的感动”。 姜德生很争气,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有 名的中学武汉六中。刚进武汉六中,就在全校的 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物理成绩也不错,第一 名里也留下过他的名字。 不过,从小就爱动手和动脑的姜德生,最着 迷的是无线电,他经常参加学校无线电小组的活 动。在收音机大受欢迎的那个年代,少年姜德生 很好奇,一根短短的天线,是如何接收到信号的 ?那时候,他对未来最好的想象是,考上大学, 将来从事无线电工作。 1.2 “不要去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