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商学院的智慧: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切

超越商学院的智慧: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切
作者: [西] 埃莱娜?嘉赫丹?坎波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超越商学院的智慧: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切
ISBN: 9787507558463

作者简介

埃莱娜·嘉赫丹·坎波,韦伯赫普(Webhelp)西班牙分公司总裁,公司员工超过4500名,使用28种不同语言工作。埃莱娜目前还是西班牙数字经济协会 (Adigital)董事会成员、巴塞罗那El Liceo歌剧院受托人董事会成员、加泰罗尼亚奥伯塔大学 (UOC) 受托人董事会成员、Fira de Barcelona董事、Travelperk 董事等。埃莱娜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女儿劳拉和儿子奥斯卡,现居于巴塞罗那。

内容简介

1.切勿坐等“最佳时机”的到来 我多次受邀到ESADE商学院和IESE商学院发表演讲,跟学生们畅聊我的职业生涯。在ESADE 商学院,我见到的基本上是大四学生,他们的职业生涯还没有开始;在IESE 商学院,见到的大多是研究生,他们一心一意扑在自己的专业课上,立志要拿下硕士学位。这些学生的年龄在22岁至30岁之间,其中不仅有西班牙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虽然他们的年龄、经历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发现两校学生有一个奇妙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在我演讲结束后,总会有人问我这样一个特别的问题:“埃莱娜,女性在当了母亲之后还能在职场中担任要职吗?” 我的回答是:一位母亲能为她的公司贡献诸多才能和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身为人母的女性反而是更优秀的职场人。 这两所高校每年都会邀请多位演讲嘉宾,所以我在演讲结束后总会问台下的同学,他们是否会对男性演讲者提出类似的问题——男性当了父亲之后,还有可能坐上高管的位子吗?听众的回答整齐划一——他们从来没想过要问一位男性嘉宾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想象某个未来情境但又对其一无所知的时候,占据我们脑海的往往是一些大概率不会发生的事情。然而疑惑和不安的感觉还是会持续袭来。大脑的工作方式往往就是这样,千百年来,我们思维受到的训练都是保护我们免于风险和危机,而不是让我们敞开心胸地去迎接新的经历和机遇。 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这是我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节点。脑中有想法,心里有计划,更重要的是我当时还没有结婚,也没有什么牵绊,而且小有积蓄。1994年,我申请了一笔贷款,满腔热情地开了一家小公司,起名叫辛古拉(Singular),当时只有三名员工。一年之后我结了婚,生下女儿劳拉,两年后儿子奥斯卡也出生了。我从来没把我的另一半和孩子当成自己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但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就决定成立公司,那么我可能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 我的意思是,其实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是做事的好时机,没必要非得等到某个合适的人生阶段,或者所谓的黄道吉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天都可能遇到不顺的事情,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一旦我们下定决心并最终采取行动,不管进展多么慢,只要保持稳步前进,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步入自己曾惶恐不已的未来,然后发现那些让自己忐忑不安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有一次,儿子奥斯卡问我,给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当妈妈是什么感觉?当时他13岁,他姐姐15岁。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奥斯卡,如果你一出生就是现在这个年纪, 我可能会被吓死。不过我们都已经摸索着相处了13 年,我觉得我们两个表现得都不错,你说呢?” 我们在想象未来的时候,总会把一些可能发生的糟糕情景具象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迟迟做不了决定的原因。这样一来,好像永远都不会有怀孕生子的好时机,而职场上也永远不会有晋升的好机会。 说到孩子,他们好像总要遵守一些奇奇怪怪的规矩—规定了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这些规矩似乎让生活变得更不方便了。我们全家人其实都不怎么在意这些规矩。有一次,我带着奥斯卡和劳拉(奥斯卡在婴儿车里,劳拉抓着车子走在后面)去参观一家艺术博物馆。门卫不解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不耐烦地说: “不好意思,女士,您不觉得您的孩子太小了, 不适合参观博物馆吗?” 他的问话让我吃惊不已。但后来我们还是进去参观了,而且我一直在想,那个门卫到底觉得几岁的孩子才适合参观博物馆。陪孩子去博物馆和自己一个人 前往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体验,那我为什么不能带孩子一起去?我们在参观展厅的时候,两个孩子在开心之余好奇心也被激发了,每走进一间展厅,他们就会轮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作。然后我们就坐到离这幅画最近的椅子上(要是附近没有椅子,我们就席地而坐)一起编故事,讲讲自己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去博物馆的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记忆之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去过博物馆,那么长大后的他会在某天早晨醒来后突发奇想,决定去某个博物馆度周末吗?我觉得这难以置信。吃蔬菜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从小在家就不吃蔬菜,那么他长大后会主动点一盘菠菜吃吗? 我之所以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规矩说了这么多,是因为它们太常见了。有些大人在跟孩子交谈时会刻意换一种可爱的口吻,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我们跟多大的孩子说话才能用正常的口吻呢?在我们家里,我和丈夫对劳拉和奥斯卡说话的语气总是饱含温情,同时不失尊重,不管他们几岁都是这样。要是有客人来访,我们就让孩子们陪客人待一会儿,听我们一起聊天或讨论。在他们姐弟俩长大一点后,我和丈夫就鼓励他们和我们的朋友一起边吃边聊。在夏天聚餐的时候,伊尔德方索通常会建议,我们只讨论一个话题,这样每个人都能说点什么,然后大家就加入了这场主题明确、趣味横生的谈话。这段经历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劳拉和奥斯卡在长大后也总是说,他们始终记得让他们欢欣雀跃的夏日餐会,也很感谢在场的每个人都把他们这两个小孩儿当成大人一样去尊重。朋友们鼓励两个孩子说话,还认真地给他们当听众,好像他们就是成年人一样。这段经历给我的孩子注入了自信。多年后,在和其他人一起开会时,他们总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渐次发生的,这给了我们时间去适应,也让我们能充分利用好每时每刻。就拿我来说吧,我的公司不是一夜之间从一个三人小作坊变成4000 人的大集团,我的孩子也不是忽然之间就从小宝宝长成爱生闷气的青少年。我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犯错,然后据此改正。周周月月,岁岁年年,皆是如此。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可以尽情享受家庭生活。 请允许我给大家提个建议,不要去预想未来可能发生的每一件事,不管你是做决定还是做任何事情。如果你试图把一切都事先想好,那么你很有可能会把所有事情设想得过于真实可怕,从而使自己丧失行动力,裹足不前。相反,你要想的是该朝哪个方向前进,想在未来达成什么成就。只有这么做,你在将来回首往昔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迈出的每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在朝你梦想的那个未来前进。 如果你是孩子妈妈/孩子爸爸/职场新人/团队leader,关于「带娃」和「工作」,你的选择是: A.做个超人,尽全力平衡两方 B.舍弃一方,或明显偏重一方 C.选A选B,无数次纠结摇摆 对这一问题,作者埃莱娜的选择是—— D.不做超人,更不舍弃任何一方 ·她是从不缺席儿女成长的妈妈,也是管理四千多人团队的跨国公司总裁。 ·她记录下27个寻常又珍贵的故事,那些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启发她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家庭与职场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与其逼迫自己戴上「平衡」的紧箍咒,或是艰难地「二选一」,不如,换个思路,将从家庭生活中汲取的智慧应用于职场,一切就都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