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娃(上下)
作者简介
张捷(知名博主:谁是谁非任评说)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央视及中经网著名评论员,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兼职教授。出身“学霸世家”,从小接受世家的教育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以高于录取线60多分考取ming牌大学。涉足核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信息系统、医疗服务、文化传播、法律、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并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写过多篇有关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并著有《定价权》《房噬》《信用战》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一、素质要素、教育与量化考试 教育是什么?素质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考 试?这是当今社会对教育问题认知的焦点,存在的分 歧也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被各种私货扭曲、洗脑最多 的地方。笔者从自身书香世家的认知入手,聊聊我所 理解的素质、教育和考试,进而说说应当怎样教育孩 子。教育是社会责任,这与国家兴亡有关。 1.教育、学习、修行 教育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可重复实现不同 人素质的提高。教育是追求可重复和大概率的成功途 径,很多人拿着否认学习成绩、否认学历、否认教育 却能获得成功的“鸡汤”案例,全然不顾这些案例是 小概率事件。 人的很多素质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育提高的,教 育能够改变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如你能够把 一条狗训练成警犬,却不能把它训练成特工,而这警 犬的部分技能是特工通过训练也达不到的,这个差距 就不是教育的差距。 人类的智慧有时候是超越语言传播的,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顿悟,这不是教育能够达到的,只有有慧根 的人,通过个人的修行才能达到这个层面,这就是人 的自修层面。自修层面就是怎样激发出人的潜能,而 自修往往需要的是天性释放和快乐放松,这与教育是 不同层面的事情,但社会上的很多“鸡汤”将二者混 为一谈。自我修行需要教育经历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 可以进行,对孩子搞修行,本身就是忽悠。大家要体 会教育、学习、修行之间的差别。 我们要认识素质教育,就要认识素质的要素,要 了解这些要素中哪些是教育可以解决的,哪些不是教 育解决的问题。人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差异也 不是教育能够弥补的。怎样发现人具备的最好能力, 进行最适合的教育,也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 需要探讨的地方。 教育还有教化的作用,用于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虽然不属于人类的能力,却决 定着你的社会价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精致的个人 主义者给社会带来的是负能量,最终走向犯罪,是要 被剥夺社会生存权的。 在人类的素质教育之外,还有体质的锻炼。身体 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和人生价值也是关键性的因素。所 以我们教育的德、智、体应当是品质、素质和体质。 2.三个能力一个基础 人的素质,我认为需要通过细分来分析认识。一 般认为,人的素质有三个能力一个基础,其中能力包 括洞察力、分析力、执行力,基础则为信息面。 信息面又可分为知识和情报。知识还可细分为学 识和见识;情报则有公开的和私密的之分。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洞察力 很好,说人睿智则是分析力很好,说人能干则是执行 力很好,这些赞扬人的话语之中,其实对人类能力的 差别已经有细微的体现了。人的洞察力,就是能够观 察到细微的变化,能够体察各种细微不同的能力,把 这些变化的感知,作为人智力判断的基础,就如同测 量仪器的灵敏度一样。人的分析力是能够对各种复杂 的事物进行逻辑分析及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把感性变 成理性的阶段,理性思考才能够提升文明的高度。人 的执行力,是把想法实现的能力,只有能够实现的想 法,才是有价值的。这三种能力是互相作用的,也是 互相配合的。人的各种能力的不同,导致社会分工和 人类适合从事的职业的不同,也是这三种能力的差别 导致的。 人类能力其中一个基础,就是你能够累积多少信 息。相较于古人,现代人站在了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 ,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这个基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 到的,这就是学识!而我们的认知,很多不是通过学 习就能够达到的,是需要经历的。特殊的环境、特殊 的社会可能会产生特殊的人才,这个见识过程是必须 的,也就是为何我们说“乱世出英雄”,这英雄是需 要乱世的经历来培养见识的!人类能力的基础还有一 个就是情报,这个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私密的。我 们可以查询的各种知识,就是公开的情报。在信息时 代的大数据下,每一个人情报能力都是大幅度增强的 ,如计算机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往要去图书馆查一个 月的资料,如今很多都可以自己在家用电脑花一天的 时间就完成了。但情报基础不是计算机能够替代的, 你是需要有必要的积累才会知道去搜索什么。而私密 的情报,与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关系、人脉以及个 人的情商等联系密切。 P2-4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真的能让孩子一生快乐吗?学霸家族多代的传承和经验,颠覆素质、教育的认知,让您了解教育的真相。 中西方教育思想对撞时,孩子依靠你做选择,为何替孩子选择平庸?教育的真相本就是残酷的!本书为您揭露其真相,告诉您作者,如何培养“牛娃”,传承卓越,是你不得不读之秘籍。中华文明怎样教育孩子,如何读书立家?教育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国际博弈,关乎家国天下?作者之独特视角,给您新的思考。 本书的经验可能只对不到1%的孩子是正确的,但国家民族的未来在这不到1%的*孩子身上,本书教您如何让孩子成为其之一。
试读内容
引言:素质要素、教育与量化考试教育是什么,素质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考试?这是当今社会对教育问题认知的焦点,存在的分歧也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被各种私货扭曲、洗脑多的地方。笔者从自身书香世家的认知入手,聊聊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和考试,进而说说应当怎样教育孩子。教育是社会责任,这与国家兴亡有关。教育、学习、修行教育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可重复实现不同人素质的提高。教育是追求可重复和大概率的成功途径,很多人拿着否认学习成绩、否认学历、否认教育却能获得成功的“鸡汤”案例,全然不顾这些案例是小概率事件。人的很多素质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育提高的,教育能够改变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如你能够把一条狗训练成为警犬,却不能把它训练成特工,而这警犬的部分技能是特工通过训练也达不到的,这个差距就不是教育的差距。人类的智慧有时候是超越语言传播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这不是教育能够达到的,只有有慧根的人,通过个人的修行才能达到这个层面,这就是人的自修层面。自修层面就是怎样激发出人的潜能,而自修往往需要的是天性释放和快乐放松,这与教育是不同层面的事情,但社会上的很多“鸡汤”将二者混为一谈。自我修行需要教育经历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才可以进行,对孩子搞修行,本身就是忽悠。大家要体会教育、学习、修行之间的差别。我们要认识素质教育,就要认识素质的要素,要了解这些要素中哪些是教育可以解决的,哪些不是教育解决的问题。人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差异也不是教育能够弥补的。怎样发现人具备的好能力,进行适合的教育,也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地方。教育还有教化的作用,用于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虽然不属于人类的能力,却决定着你的社会价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精致的个人主义者给社会带来的是负能量,终走向犯罪,是要被剥夺社会生存权的。在人类的素质教育之外,还有体质的锻炼。身体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和人生价值也是关键性的因素。所以我们教育的德、智、体应当是品质、素质和体质。三个能力一个基础人的素质,我认为需要通过细分来分析认识。一般认为,人的素质有三个能力一个基础,其中能力包括洞察力、分析力、执行力,基础则为信息面。信息面又可分为知识和情报。知识还可细分为学识和见识;情报则有公开的和私密的之分。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洞察力很好,说人睿智则是分析力很好,说人能干则是执行力很好,这些赞扬人的话语之中,其实对人类能力的差别已经有细微的体现了。人的洞察力,就是能够观察到细微的变化,能够体察各种细微不同的能力,把这些变化的感知,作为人智力判断的基础,就如同测量仪器的灵敏度一样。人的分析力是能够对各种复杂的事物进行逻辑分析及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把感性变成理性的阶段,理性思考才能够提升文明的高度。人的执行力,是把想法实现的能力,只有能够实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这三种能力是互相作用的,也是互相配合的。人的各种能力的不同,导致社会分工和人类适合从事的职业的不同,也是这三种能力的差别导致的。人类能力还有一个基础,就是你能够累积多少信息。相较于古人,现代人站在了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这个基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的,这就是学识!而我们的认知,很多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经历。特殊的环境、特殊的社会可能会产生特殊的人才,这个见识过程是必须的,也就是为何我们说“乱世出英雄”,这英雄是需要乱世的经历来培养见识的!人类能力的基础还有一个就是情报,这个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私密的,我们可以查询的各种知识,就是公开的情报。在信息时代的大数据下,每一个人情报能力都是大幅度增强的,如计算机搜索引擎,大幅度地加强了我们的情报能力,以往要去图书馆查一个月的资料,如今很多都可以自己在家用电脑花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但情报基础不是计算机能够替代的,你是需要有必要的积累才会知道去搜索什么。而私密的情报,与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关系、人脉以及个人的情商等联系密切。这些要素都出类拔萃的完人是难有的。人类智力水平差别相对是小的,能够有某项素质极为突出,就是能人了,能够两项特别突出就是大师了,所有的要素都特别突出的是圣人。这些能力与基础的组合,决定了你在不同的领域的成功。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需要执行力特别好的,同时需要有见识和私密情报基础。你如果是一个数学家,更多的是需要很强的分析力。如果你从事媒体行业,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洞察力和情报能力。如果你是大师、企业领军人物,不光需要执行力过人,分析力也必须过人。而一个洞察力过人的创业家,再具有过人的分析力就能够将企业上升到理性的商业模式。作为科学家,和创新人物一样,都需要过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如电磁感应的发现,就是法拉第洞察到了异常现象,分析出异常的原因,还有量子隧道效应的发现同样依赖于科学家过人的洞察力。科学家是需要洞察力的,我爷爷座右铭中的句就是敏于观察,洞察能力为他的地质生涯带来了巨大成功。素质、教育、考试前面所说的人类的素质要素都是重要的能力,可惜这些要素无法变成量化评价指标,通过考试进行衡量。而考试则是对人的素质和教育成果的一个评价标准,考试的分数是量化的,是一种量化的评价体系。很多人将素质教育妖魔化,他们把考试无法评价、无法量化的素质变成了素质,而把考试能够量化出来的素质却不当素质了!而“一刀切”的考试形式,则是把考试能够量化的素质变成了标准,把考试不能量化的素质完全忽略。两种的做法,都不是公平的做法,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容易通过考试量化的是分析能力,如数学、逻辑分析以及学识,其中学识比逻辑分析还容易标准化、题库化。但对执行力、见识、洞察力、私密情报等就不容易考试了。于是,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列举出大量的成功人士,而这些人多为执行力超人、洞察力超人、见识超人、个人魅力超人,他们的这些能力恰好是不能通过考试来体现的。以此来抹黑考试和读书,是非常片面的。对执行力、见识、私密情报、洞察力等素质,需要通过测评来体现。西方的推荐信、重视社会活动能力,就是要体现学生的见识和执行力的,中国的考卷“一刀切”对这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不公平的一面。但这样的测评却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就成了各种私货和不公平的来源。西方的推荐信也是合法的条子,有名的人,有关系、有权力的推荐人堂而皇之地将走后门的条子生变成合法的录取生。历史上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是测评,但都是因为腐败和阶层不公平不公正而被科举所取代。所以,考试不能废,也不能搞“一刀切”,需要各种制度和方式存在与均衡。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教育、素质和考试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新的人工智能出现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也相应地改变,同时个人的素质能力扩张也将急剧增大。别说AlphaGo(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围棋,我们的算盘几百年前就战胜了人类的计算能力,计算器的出现更是战胜了人类的全面计算能力,数据库存储比考据式的记忆和背诵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但是人脑对记忆、学习、计算的能力需求依然存在,不会被机器所替代,原因就是我们的灵感必须产生于你人脑内部的计算和综合,不可能通过外部的查询来实现。就如,我们看到一个突发的金融现象想要操作下单,如果不能心算相关概念,是无法按键计算器来运算的。因此新时代对死记硬背的要求是不断降低的,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死记硬背的能力和历史的作用,认清新时代死记硬背的能力被机器所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课本当中有些死记硬背的内容确实需要进行改革了。网络信息时代,对人的能力和信息基础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面对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形容人类知识渊博的“渊”与“博”的要求也变得不同了。过去对知识的深度要求很高,对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我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专业化。但现在很多特别专业的技能,已经被机器所替代了,需要的是人类在更广泛领域、各种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新的创新和知识增长点大多是在各种交叉领域,对人的教育要求有更广博的一面。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考试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别专科的知识,使得它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个内在区别。光说素质和应试,我是认为没有意义的。素质和应试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识”与“习”。“识”是你知道的,习是能够使用的!“习”的训练,是要反复练习的,不能简单地妖魔化为题海和死记硬背!应试的时候,考的是“识”,你都能够知道。但真的到社会或者科研阶段,就是要你的“习”了,你会用吗?这就是素质的差别。就如你知道怎样投篮而没有投进,你能够说你这个是马虎吗?计算与投篮是一样,都要反复练习,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就是练出来的,别无他法。这是小学给孩子重要的基础之一,反对题海和课业负担,是不能过头的。我们的应试,很多是考出了工程师的素质的,好素质的工程师,就是“习”的水平高,出错率大大低于常人。“习”也是一种素质,与中国武术是一样的道理,你理解功夫要领不难,但要练功夫上身不容易,就要花工夫!人的好习惯,还包括很多人与人的团队合作能力、自学思考能力、被约束的规则意识等,这些就是外国贵族要搞集体运动和军事训练的原因,而我们对军训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不同能力的教育培养,成本有极大不同的,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可以变成普及教育。要长见识就需要花钱,游览名山大川周游世界需要多少银子!而特殊的阅历更是需要特殊的家庭条件,这些教育是难以标准化的。有些人总是说学历无用,很多低学历的人也能成功,但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多数是企业家或者创业家。他们有过人的洞察力和执行力,有特别的见识,只是在学生时代学识和分析力不足,是边干边学的典型。反过来看,你见过几个学术大家是低学历的?除了像钱穆这样极个别的“低学历”大师,起码要有和华罗庚这样到名校图书馆当书虫的经历。能够大面积普及的教育、标准化的教育,就是在学识上、逻辑分析上,进行系统的训练,以能够训练的、能够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考试。综上所述,对素质、教育和考试,笔者是有自己的视角的,这个视角也是从长辈和自身的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上,理解人的素质怎样通过教育提高,怎样做是有效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族读书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财富,我们希望这个财富能够造福更多的人。
媒体评价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推荐。我曾经就当下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发表过管见,主要认为我们似不应“以爱的名义让步”。没想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赞成者甚多,反对者也不少。我没有机会,也不打算就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令我很高兴的是,张捷先生写出了一本教育孩子的切切实实的书来。我想,天下为父母者皆可一读,必有所获。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白钢、人民大学教授贾晋京、农业大学教授朱毅等多领域名家联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