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
作者简介
罗纳德·弗雷泽 Ronald Fraser 英国人,主要研究口述史(侧重于西班牙内战),是20世纪60年代口述史先驱。曾在伦敦和欧洲担任记者。著有《西班牙之血》《寻找过去》《藏着》《拿破仑被诅咒的战争》等。其中,《寻找过去》被搬上银幕,成为《唐顿庄园》原型;《藏着》被拍成纪录片《30年的黑暗》。 熊依旆 不断成长的人类,译有《南瓜花》。
内容简介
(1)女儿第一次见父亲 妻子视角: 他回来的那晚我把女儿带去和他见了面,但之后就没有了。因为第二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她对我拜托照看她的表亲说:‘小姨,昨晚我看到我爸爸了,还吃了巧克力……’的确如此,我想那晚我们确实吃了点巧克力。当时因为太晚她只醒了一会儿,但她记住了足够多的事。我回去的时候,我的表亲——她只有十岁,我出去干活的时候常托她照顾玛利亚——立刻告诉我:‘你知道玛利亚刚才对我说了什么吗?说她爸爸回来了,还给了她一些巧克力。’‘啊,’我说:‘可怜的孩子,她一定是昨晚做梦了。我总是对她讲她的爸爸,好让她不会忘记。她肯定在梦里搞混了。’因为太小,我的表亲相信了我的话。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人,可能会产生怀疑。 女儿视角: 在我大约七岁的时候,爸爸来和我们住在了一起。那是个幸福的时刻,同时恐惧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他来之前,妈妈很严肃地跟我说了很长时间。她说他要来了,我们会见到他,他会住在这里。她让我感到了真正的恐惧。她不断说我一定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警卫队会来,他会被杀掉,而且他们会把我们关起来。我记得我向她保证绝对不会说出去,然后她带我去见他。他把我抱了起来,就像我现在抱着我的女儿一样,然后亲了我。我立刻知道他是我的爸爸,我一点也不惊讶。虽然我不记得他的样子,但我认出了他——也许我在他回来时见过他后,最终还是留下了一点印象。我不清楚我怎么知道是他,但我一下就认出他了。 在那之前我没有害怕过。我一直像所有五六岁的孩子一样,玩耍、吃饭、睡觉。但从那以后,我充满了恐惧。妈妈总是告诫我:‘如果有人问,你就说什么也不知道,你什么也不清楚……’我害怕极了,怕到就连有人看我我都觉得他们会拦下我问我问题。警卫队的营区就在学校旁边,课间我因为太害怕而不敢到操场上玩,以免他们找我问话。当我看到他们走在街上准备到我家来搜查时,我常常会紧张到呕吐。身体内的颤抖直接到了胃里,这会让我难受到以为自己快死了。现在也一样,我还会有那种想吐的感觉,我的胃里兜不住任何东西。 (2)女儿结婚 丈夫视角: 那时候女儿已经嫁人,她结婚的那天我很难过。我在楼上,屋里和院子全是庆祝的人。楼下所有房间和院子的客人都在唱啊聊啊。马拉加的表弟在院子用防水布搭了一个遮阳棚。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妻子在村子和马拉加的朋友,以及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至少有一百多个客人。当父亲的不能出席女儿的婚礼——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件伤心事。 女儿离开家去教堂之前,我走到了楼梯下的门后面,低下身从钥匙孔往外看。这是妻子和我想的办法。女儿出来的时候,妻子让其他人站到一边,好让我从钥匙孔看到她穿婚纱的样子。她在那儿站了一会儿,假装看什么东西,然后就走了。 妻子把啤酒和吃的带到了楼上。其他人在楼下庆祝的时候,我自己在楼上庆祝。我用啤酒填补孤单,我一直喜欢喝啤酒,它是我最喜欢的酒。喝瓶啤酒抽根雪茄——直到我因为咳嗽把烟戒了——这一向是我的最爱。 出发去度蜜月之前,女儿悄悄跑来跟我道别。她假装有点事要做,然后轻手轻脚地上楼来看我。她已经穿上了度蜜月的衣服,车子在外面等着,她和丈夫准备去马德里。没过一会儿她就走了。 妻子视角: 她出嫁的当天,我几乎变得跟他生病那天一样慌乱。想想看,你唯一的女儿结婚,父亲却不能到场参加!婚礼的所有客人都在楼下很开心,他却只能躲在楼上!我伤心到吃不下也喝不下。他也是,因为他和我一样痛苦。所有客人都看到我有多难过,他们以为这是嫁女儿时母亲应该有的表现,而且她的父亲不在场。但其实远远不止这样。 女儿视角: 我是1960年结的婚。那是一场悲喜交加的婚礼,因为爸爸不能到场。我几乎疯了一样想找理由从朋友身边溜走,去跟他道别。她们一刻儿也不让我得闲。‘玛丽亚,别把这个忘了。玛丽亚,那个你收拾好了吗?’我走到了门口,行李已经放到车顶了。就在这时我转身跑进屋子,终于脱身了。我跑到楼上亲吻了爸爸,回去的时候丈夫正等着我。‘你去哪儿了?’‘噢,我忘了点东西,刚刚去卧室拿了。’‘不是的,我看到你进了厨房。’他说。幸好车开动了,我们兴奋得没有再说什么。 ※ 作者罗纳德·弗雷泽是英国口述史第一人,他主要研究西班牙内战,其巨作《西班牙之血》是关于西班牙内战最权威的口述史研究。他依据自己童年经历所写的《寻找过去》是英剧《唐顿庄园》(电影版即将上映)的原型。本书是罗纳德·弗雷泽在大量深度采访的基础上撰写的,行文并没有直接使用对话形式,而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主人公、主人公妻子、主人公女儿三个人的角度,分别来讲述藏着的故事,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互文的写作方法,以及书后大量的注释也可以增加读者对西班牙内战历史的了解。 ※ 译者熊依旆是畅销书《南瓜花》(类似的战争创伤主题)的译者,她的译笔精确,口语化,有感染力。 ※ 《藏着》的故事在西班牙家喻户晓,曾被翻拍成动画纪录片《30年的黑暗》(已下载预告片、正片,在解决字幕问题后,可进行小型放映活动)。 ※ 藏着的故事非常有戏剧性,无论从任何角度上都是一场“不可能的任务”,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关于“藏着”的故事,它们的情节都十分紧张而扣人心弦,本书记录的故事历时30年,由众多紧张、诙谐、感人的小故事串起,最后大团圆结尾也能让读者心满意足。阅读后,读者会被男主角的乐观、善良,女主角的聪明、勇敢所打动。并且会思考,为什么必须藏着,藏着为了什么。 有两年时间,曼努埃尔整日藏在一个不过儿童座椅宽的空间里。倘若没有其妻朱莉安娜的支持,他不可能幸存下来。从多个意义上而言,她是这场磨难的另一位主角。因为她必须不断应对外部世界,在战后严峻的形势下抵挡国民警卫队的搜查和盘问,以及好事的冤家对头和爱管闲事的街坊邻居。她通过严厉的告诫确保了三岁的女儿对曼努埃尔藏在家的事只字不提,正如多年后她的女儿玛丽亚为同样的原因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保持沉默。两代年幼的小女孩被妈妈逼迫绝不许把家人知道的秘密向外透露——这是她们的父亲和外祖父存活下来的条件。在一个人们相互熟知的小村子里,做到这样绝非易事。但这些年幼和年长的女人做到了,谁也不知道她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 女性视角:如上一段引文所示,如果没有妻子、女儿、外孙女三代女性的帮助,男主角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躲藏三十年直到大赦颁布的。这与当下日益高涨的女性意识觉醒等议题能够展开进一步的营销空间。 ※ 西班牙内战主题是近年来国内图书市场逐渐热门起来的一个世界史分支,同类出版物有《西班牙内战》(中信,2016),《西班牙内战》(新星,2016),《西班牙在我们心中》(2019,甲骨文),西班牙内战中体现出的左翼理想主义感染了数代人,有关西班牙内战中国际纵队最著名的著作是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 本书的装帧设计采用了直击主题的象征隐喻手法,偏向文学风格的封面,突显本书较其他历史纪实类书籍更具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鼹鼠是一种藏于地底的生物,但它们也会时不时地露出头来觅食,这正隐喻了本书主人公不得不藏在墙壁缝以躲避政治迫害,又时常偷偷“溜出来”的诙谐情节,与本书的气氛,即压抑中带有几分活泼,是匹配的。 后续丛书的封面也会沿用直观的动物形象的表现形式,设计方案已构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