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学报(第20辑)](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28/16/20191028161909956.jpg)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84.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汉语史学报(第20辑)
ISBN: 9787544490436
王云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古汉语读本》《中古汉语词汇史》《六朝诗歌词语研究》等。
一 引言 “望”的基本義為“遠視、遙望”。早在《詩經》中,便有“望”的該用法。例如: (1)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詩經· 衛風·河廣) 這一用法一直延續到現代漢語,如“登高望遠”“一望無際”等。漢語方言關於“望”的報告主要有以下幾種: (2)a.看視義動詞:我去望望渠。 (《金華方言詞典》) b.方向介詞:一歇歇朝東,一歇歇望西。 (蘇州方言 石汝傑 2000) c.對象介詞:望你打招呼,你冇聽著啊。 (《溫州方言詞典》) 然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溫州蒼南(靈江)、瑞安(塘下)等溫州次方言[本文以“溫州方言”泛指吳語甌江片,溫州次方言則指溫州市轄域中與溫州市區相近的方言,如瑞安話、永嘉話等。另外,溫州地區的蒼南、平陽、樂清等均為多方言區。如蒼南縣地處浙江南部浙閩邊界,縣內並存5種差異懸殊的方言。我們將蒼南境內的溫州次方言稱為“蒼南吳語”。本文蒼南吳語的調查點為蒼南東北部靈江鎮。文中除非有另注,注音均為當地吳語發音。]中,“望” (音[mo22] [“望”在蒼南吳語中存在文白二讀,文讀[uo22],主要在一些詞彙(如“希望”)和人名中,為通語的影響,不在本文的考察範圍。])還可以用作處置介词,和溫州方言通用的處置介词“逮”[溫州方言現有報告中所提及的處置介词均為[dei]或[de],阳去调。游汝傑,楊乾明(1998:157)、潘悟雲(1997:59)、鄭張尚芳(2008:244)均記為“逮”,馬貝加、蔡嶸(2006:226)記為“代”,溫端政(1991:197)記為“待”。]基本可以互換。以下兩組例句可見於蒼南吳語和瑞安(塘下)話。 (3)a.逮門關起。 (把門關起來。) b.門逮渠關起。 (把門關起來。) c.望門關起。 (把門關起來。) d.門望渠關起。 (把門關起來。) (4)a.逮醬油遞匄我。(把醬油遞給我。) b.醬油逮渠遞匄我。 (把醬油遞給我。) c.望醬油遞匄我。(把醬油遞給我。) d.醬油望渠遞匄我。 (把醬油遞給我。) 李藍、曹茜蕾(2013)曾梳理了漢語方言中的113個處置介词,未發現視覺動詞語法化為處置介词的案例。溫州方言處置介词“望”也未見報道。本文主要以蒼南吳語為例,對照其他溫州次方言,探討處置介词“望”的來源,擬構“望”從視覺動詞到處置介词的語法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