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回家记

国宝回家记
作者: 李竞辉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6.50
折扣购买: 国宝回家记
ISBN: 9787559678713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翁淮南,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文博图书馆发展专业组主任。参与策划出版《关注中国》《印象中国》《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等图书。央视《百家说故事·可爱的面孔》系列节目讲述人。 作者简介: 李竞辉,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副研究馆员。著有《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一书。参与编撰《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献研究系列丛书·近现代稀见文献》等图书。

内容简介

第一个“龙”字铭文青铜器 国宝的自述 大家好!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看出来,我是一个鼎。你们看我这三条腿,再联想一下“三足鼎立”的成语及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数学公理,就知道我的性格有多沉稳了。 我们鼎家族历史悠久,身份尊贵。最初,我们家族的成员只是用来煮制或盛放肉类的炊具。大禹建立夏朝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又把九州进贡的铜铸成九个大鼎,每一个鼎代表一个州。从那以后,拥有九鼎就代表坐拥天下,我们家族也因此被赋予了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那么,能被称为“一言九鼎”的话分量有多重,你心里有数了吧? 西周时期,列鼎制度正式形成,严格规定了不同等级贵族所使用的鼎的数量。根据周礼,士能用一个鼎或三个鼎,大夫可以用五个鼎,诸侯可以用七个鼎,至于九个鼎,当然只有周王才能够使用。 我比大克鼎和大盂鼎高一些,比淳化大鼎矮一些,但我的岁数比他们几个都大。我生于商代晚期,已经 3000 多岁了。我高大威猛,腹部圆润向外鼓起;口向内收敛,口沿向外折;唇部方正,向内侧略有倾斜;双立耳厚重略微外撇,下部向腹部延伸;颈部有分布均匀的六道短棱脊,之间装饰着饕餮纹。我的体重接近 500 斤,是已知的商末圆鼎中最重的,而且我是一次浇铸成型,所以人们都说我是国之重器、商周青铜器中的瑰宝。 我的内壁口沿部位的铭文显示“子龙”二字,左上角为“子”字,字体较小,下方是双线勾勒的“龙”字,这个字就像一条上身直立、尾部卷曲、睥睨一切的中国龙,所以人们叫我“子龙鼎”。目前国内发现的铸有“龙”字铭文的青铜器有 20 多件,他们都是我的孙辈。 漫漫回家路 我在地下沉睡了 3000 多年,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人们在河南辉县找到了我,才将我唤醒。那时战火纷飞,国家危在旦夕,人们自顾不暇,哪还有时间照顾我?日本的山中商会趁此时机把我带到了日本。我在日本兜兜转转多年,辗转于多位收藏家的仓库。 2002 年,我的照片被传回国内,中国的学者才知道我在哪里。我以为中国的文物专家们很快就能找到我,可直到 2004 年我才见到故乡的亲人。 那是 6 月的一天,上海博物馆的马承源和陈佩芬两位老师受邀到日本访问,邀请他们的正是收藏我的企业家千石唯司。他们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多想说:“我在这里,我想回家。”可惜我当时所在的位置光线昏暗,他们根本看不清我的模样,不过幸亏我个头大,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天后,千石唯司将我和其他青铜器一起摆放在大阪美术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王朝之粹”的展览。在这次展览的图录中,我幸运地被排在了第三位,这是我流浪近百年后的首次公开露面,我的出现震惊了中国人:像我这样一件中国的重量级青铜器百年来竟一直在日本私人收藏家手中! 就当我以为终于可以回家时,我又被卖了,这一次我被卖到了中国香港。我身处中国香港,但中国政府不知道啊,他们还在日本苦苦寻觅我的踪迹呢。 2005 年,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终于从一通香港打来的电话中发现了我的线索,他们立刻赶到香港来找我。当他们找到我时,我的持有人正准备把我卖到美国。工作人员听闻此事立刻出击,反复劝说我的持有人,他最终同意以比报价低得多的价格将我出手。 中国海关知道了我的事情后,加急办理了我的入境手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 年 4 月 28 日,我终于回来了。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终于到家了。文物专家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我和后母戊鼎一圆一方,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最高成就,决定让我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我与后母戊鼎一起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灿烂文明。 ◎30件国宝以第一人称视角,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离家之痛与回家之喜。 ◎可爱俏皮的国宝形象图、高清国宝原图,完美展现“何以国宝”,让孩子爱上国宝。 ◎好玩又涨知识的标题、生动活泼的第一人称语言,帮助孩子轻松读国宝的故事。 ◎丰富的文物、历史知识,精准适配小学语文教材,助力孩子大语文学习。 ◎听国宝的故事,在孩子心中种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