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叶嘉莹先生诗词论稿(精)/文化中国:横山文丛

一瓣心香——叶嘉莹先生诗词论稿(精)/文化中国:横山文丛
作者: 叶嘉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一瓣心香——叶嘉莹先生诗词论稿(精)/文化中国:横山文丛
ISBN: 9787100206334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品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

内容简介

诗词一生显高洁,世事多艰未曾弃,待到鲐背回眸时,一瓣心香入心田。

叶嘉莹先生毕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她是诗词的女儿,也是风雅的先生。本书是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论稿,是叶先生近百岁时的人生回眸,生动展现了她诗词一生的心路历程。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从中国古典诗词中体会生命、自然、宇宙的美与感动,“一瓣心香入心田”。

书籍目录

我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 从敦煌曲到《花间集》——谈中国词体的特美 中印文化交流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 九十岁的回眸——《迦陵诗词稿》中的心路历程 诗中的梦与梦中的诗 在古典诗词中读出生命与感动

试读内容

《一瓣心香:叶嘉莹诗词论稿/文化中国:横山文丛》:
我确实是一个诗词爱好者,我今天能够到这里来跟大家以诗词结缘真是有幸。我今天选择的讲题,不是我在学校、在外面所讲的古人的诗词,我所要讲的题目是我个人的体验,是我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
我今年已经88岁半,从20岁开始教书,教了68年了。不管是不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总而言之,我越活越老。我积88岁半之经验,越来越相信人世之间确实有一种因缘,有一种机缘。而我个人,以我个人的体会,我的回忆,我以为我与莲花及佛法是有一点因缘的。我今天也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向诸位有学养特别是有佛学修养的人来学习,来请教。
言归正传,现在我来讲“我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这个因缘,直因就非常早,早到什么时候呢?早到我出生的时候。我是中国的历法甲子年1924年夏天六月出生的。我的父母说,按照中国的习俗,每个月有一种花代表这个月份,代表六月的花是荷花,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小荷,荷花就是莲花。《尔雅》里说,荷就是菡萏,也叫芙蕖,也叫莲花。我生在荷月,所以小名就叫作荷花。
因为有这样一个出生的因缘,我就养成了一种意识,对荷花、莲花特别有感情,特别关心。小的时候,我生在一个非常古老的旧家庭,我姓叶,这个叶当然是一个普通的姓。可是我之姓叶,本来不是叶,我原来是蒙古裔,我的姓氏是叶赫纳兰。这个说起来话长。清朝初年的一个词人,即饮水词人纳兰成德是我们的同族,也是叶赫纳兰。纳兰算是世族,所以说是纳兰成德。叶赫呢?当时随纳兰号称为纳兰的这些族户,他们又分成四个族户,而每一个族户前面所加上的以示区别的称号,都是附近的一条河的名字。我们这一族的纳兰,附近有一条河,就是叶赫河,所以在叶赫河这个地方的纳兰就叫作叶赫纳兰。
我生在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古老文化传统的家庭,从小是关起门来长大的,没有像一般小朋友那样上幼儿园、小学,都没有,我就是待在家里读书。我读的本启蒙的书,就是《论语》。在我小时候,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不管你懂不懂,你只管背就行。“子曰:学而时习之……”背完了,老师会大概说一下意思,但也不详细地说。当时一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幼小的朦胧的意识之中,这句话就给我一个撞击。我想,如果你早晨懂得了道,晚上死了就没有遗憾了,那“道”是什么东西呢?我当时很幼小,也不敢多问问题,只是把这句话背下来了。除了念“四书”以外,家里同时还教我背诵诗词。那个时候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女孩子,也没有一同游玩的同伴,而且因为我的长辈比如我伯父、我父亲,甚至于我伯母、我母亲,都喜欢吟诵,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把诗词当作唱歌谣一样来读诵。我们有很大一个院子,一般而言,我伯父跟我父亲等男士就在院子里大声地吟唱,走来走去。我伯母跟我母亲这样的女士们,就拿一本唐诗小声地读诵。我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长大,诗歌就好像我的儿歌一样,这样我就有了很多读诵关于荷花、莲花的诗词的闲趣。
……

媒体评价

(叶嘉莹先生)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儿女,你是风雅的先生。 ——“感动中国2020”致叶嘉莹先生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