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法帖提要(精)

增补法帖提要(精)
作者: 张伯英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增补法帖提要(精)
ISBN: 9787100161855

作者简介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晚号东涯老人,江苏铜山人。清光绪丁酉拔贡生,壬寅应天乡试举人,又入南京高等学堂治新学。曾设馆任教于徐,复为萧县段氏幕僚,供职皖、粤、宁诸省。辛亥后相继任职北洋**陆*部、***秘书厅以及执**等。去职后留居北京(平)鬻字卖文为生,曾总纂《黑龙江志稿》,编辑《徐州续诗征》。 吴元真,1945年7月生于北京,满族人。19**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北京市中国书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1991年7月获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教师本科班学历,1993年6月在北京图书馆取得副研究馆员专业职称。在职工作期间先后发表《宋〈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残石的再次发现及其复原初探》、《〈*下旧闻考〉一书的编刻时间及历史价值》、《童佩辑刻的〈奚囊广要〉与〈奚囊续要〉》、《**图书馆所藏稀见丛帖三种——为张伯英〈法帖提要〉补遗》等论文十余篇。整理影印《乐善堂帖》、《清乾隆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柳公权神策*纪圣德碑》、《乾隆钦定传世藏帖》、《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阮文达公积古图》等新版法帖图卷。选编《康熙雍正乾隆墨宝合璧》。主编《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该书荣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第五届**图书奖提名奖。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曾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为研究生班讲授碑帖学。2009年元月授聘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古籍碑帖鉴定工作。

内容简介

衡山楷則四卷 無錫秦氏本 明文徵明書。一吴白樓傳、二吴白樓墓誌、三秦子白墓誌、四毛礪庵墓誌,皆明拓精本。有無錫秦氏印記,蓋其所集,獨未具名耳。白樓誌、傳均吴鼒刻,秦誌沈恒刻,毛誌温厚刻,悉吴中名刻手也。白樓名一鵬字南夫,長洲人,官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其傳方鵬所作,誌則徵明作也。子白名采,無錫人,官廣安州州判,其舅華雲爲作墓誌。礪庵名珵字貞甫,吴縣人,官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方鵬撰墓誌。毛誌衡山六十七歲書,白樓傳、誌七十二歲書,秦誌八十九歲,中間相去廿餘年,以秦誌之書*工,瀟灑温潤,他書所弗能及。書畫之事與年俱進,文氏八旬以後猶能蠅頭細楷,香光謂其每晨起書千文一過乃治事,用力之深如是,宜其工妙超群也。明代書家東吴爲盛,即刻石之技亦非他處可望,吴鼒、沈恒、温厚皆累代相傳,擅長鐵筆,鈎摹細楷,尤非庸工可辦。白樓傳、誌字僅二分許,逾數千言,書刻無一字失度。翁覃溪謂文氏小楷吴夫人誌*難得,即此白樓傳、誌,世所傳亦僅矣。 雙松館帖一卷 吴縣宋氏本 明文徵明書《封建論》。自題曰:“余昨歲爲世程書原道,自念髦衰多病,不知明歲尚能小楷否,或笑八十老翁旦暮人耳,何可歲年期耶?不意今復書此,然比來風濕交*,臂梢拘窘,不復向時便利矣。乙卯八月七*。”按:乙卯衡山年八十六,此書與出師、二表大小相等,彼爲八十二歲書,前此四年,精妙尚不逮此,書與年進,信矣。世傳衡山小楷多僞蹟,凡尖鋒入紙側媚取態者,皆俗子所倣爲。似此筆筆工整,絶無滯相,由涵濡於古者深,無絲毫塵俗犯其筆端,雖細若蠅頭,俯仰揖讓,無異大書,淺人無從摹擬也。刻者吴鼒字周生,曾爲顧汝和刻玉泓館閣帖,衡山晚年小字多其手摹。鼒子應祈、孫士端,爲邢子願重摹十七帖、澄清堂帖,子願書中所稱吴孟元即士端也。一藝之微非有所傳授,不能造精深之域,吴氏累世均精此事,故所刻能造微妙,異乎鹵莽從事者。出師、二表亦吴刻,**得拓本者,與墨蹟同重矣。 法帖考释集大成者,开现代研究先河。 研究碑帖学之**工具书,**整理校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