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味

读书知味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读书知味
ISBN: 9787535496492

作者简介

肖复兴 当代著名作家。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等,已出版作品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拥你入睡》《宽容是一种爱》等作品入选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

内容简介

读书需要联想 秦牧《社稷坛抒情》 史铁生《二姥姥》 机械式读书,就是仅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如同 盲人探路,文字的识得,是手中的拐杖;内容的流动 和走向,是脚下的盲道。 读书需要联想,就是让我们能够睁开眼睛,看到 文字背后或之外的一些东西。好的文字,总会有言外 之意,即我们中国从古至今为文之道所特别讲究的韵 味。韵味。需要仔细品味。品味,就是要用自己切身 的感受来揣摩文字其中的味道。品书如品茶,茶过三 巡,才能够品味出茶的味道。读书中的联想,就是在 反复的阅读中,用联想这样最初级的方法,一步又一 步地来加强并加深自己在阅读中的切身感受。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从此岸到彼岸的一座小桥 ,或一尾小船。联想,让文字舒展了腰身,如同被水 洇开,漫延到更开阔的地方。在阅读中,有了联想, 会帮助我们提升阅读兴趣;在写作中,有了联想,会 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文章中.几乎没有不用到联想这一最古老的 方法的。学习这种方法,还得从阅读本身人手。 我选择的是秦牧先生的一篇老文章《社稷坛抒情 》。我读中学时。在语文课本里就学过这篇文章。文 章围绕社稷坛展开联想进行写作。 社稷坛,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是皇帝当年祭祀 土地的地方,由五种颜色的土组成,以代表土地,古 时候称之为皇天后土的后土。北京人都管它叫“五色 土”。面对这样一块地方.秦牧先生是如何“抒情” 的呢?他这样写道—— 你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我们居住的 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上面 没有一株草,一只虫,也没有一层土壤。经过了多少 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 球造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 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公尺的华北 黄土高原吧!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写到这里,还没有联想,只是关于土地的知识的 陈述。如果文章就这样写下去的话,只是一篇科普知 识的短文,算不上一篇优秀的散文,难以被选人语文 课本,更难以流传至今。我们接着读,下面,联想出 场了,文章如水跌宕了一下.有了起伏,翻起了漂亮 的波浪。 但这还不算,劳动者开辟这些土地和大自然进行 了多么剧烈的斗争呀!这种斗争一代接连一代继续着 .我们仿佛又会看见古代唱着《诗经》里怨愤之歌的 农民.像敦煌壁画上面描绘的辛勤劳苦的农民,驾着 那种和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制高轮牛车相似的车子, 奔驰在原野上,辛苦开辟着田地。 你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公 元前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 .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 地的泥土沉思。那时的思想家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 参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谢,万物生死的 现象,都使他们抱头苦思……正是由于古代有这样的 思想家在这样地思想过,才给后来的历史和我们创造 了这样一个五色的土坛。 在这里,秦牧用了两次“仿佛”。“仿佛”,就 是秦牧的联想。第一次,他联想到了《诗经》和敦煌 壁画,以及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制高轮牛车。第二 次,他联想到了古代的思想家。第一次联想,是关于 劳动者对土地的奉献;第二次联想,是关于思想家对 于土地的创造。第一次是体力劳动者,第二次是脑力 劳动者。这两种人成就了今天的祭坛,让祭坛有了庄 严神圣的感觉。 联想到这样两种人,是容易的,也是初步的;将 这种简单的初步的联想,具体化,形象化,则是联想 的深入,是联想的高级阶段。关于劳动者的联想,秦 牧先生写了《诗经》、敦煌壁画和古墓出土的牛车等 典籍和文物。关于思想家的联想,秦牧先生则是让他 们面对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大地的泥土、陶窑 里的火光等大自然具体的事物。前者,我们可以看到 作者的知识储备;后者,我们则能够看到作者形象化 书写的笔力。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