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全新修订版)/中小学生阅读文库
作者简介
李鸣生,四川人。当代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说、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多部。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中国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长篇广播金奖、上海重大文艺工程精品图书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二十余项。
内容简介
\"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一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 卫星、卫星、卫星。车站上,公路边,饭馆里,小摊旁,人们都神神秘秘地谈论着卫星、卫星、卫星。 一对青年夫妇,领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朝我走来。 “同志,请问去卫星发射基地咋走?” “问这干什么?” “听说要发射美国的卫星,孩子和我们都想来看看。” “你们从哪儿来?” “遵义。” “是国防工厂的吗?” “不是,我们是个……个体户。” “叔叔,”小女孩突然拉住了我的手,“发射卫星,能让小孩看吗?” “能,肯定能。”我忙蹲下去,双手捧起小女孩的脸,在她的额头轻轻留下一吻。 西昌,我的第二故乡。 十六年前,当命运的列车轻轻一颠,便将我抛在了这块荒凉的土地上时,我的心远比严冬的大凉山还要凉。我仿佛一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爱情,甚至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一个人应该得到的一切。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这片被上帝遗弃的土地上,日后还会升起什么“亚洲一号”卫星。 然而今天,当我踏上这片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地时,一下子便深切地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冲动和热能,有一种大树的根须抓住了泥土样的恋情,在反复折磨着我的心。眼前沸沸腾腾的情景,似乎在向苍天昭示着什么。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这次发射是幸运还是倒霉,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我却分明看见,过去的一切正在逝去。在原始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美好而残酷的碰撞中,一个红扑扑的如同朝阳般的希望正在悄然跃起。我仿佛不是回来采访,而是回来寻找——寻找我的青春曾经留下的脚印,寻找我的日子曾经苦恋过的梦想,寻找我的热情曾经燃烧过的希冀,寻找我的生命曾经拥有过的月亮和太阳! 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扼成都、昆明两大旅游区之要冲。北上成都五百七十七公里,南下昆明五百四十三公里。从成都搭乘去昆明或金江的列车,十二小时便可到达;若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只需四十五分钟。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全年日照时间长达三百二十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九点四摄氏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二十二点五摄氏度;而年平均气温,则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小春城”之美称。而且这儿空气透明度特别好,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月亮。尤其是在晴朗的夏夜,当静静地置身于星空之下时,便会看到一轮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更为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西昌又被称为美丽的“月亮城”。 西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汉族外,这儿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傣族、傈僳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十余个民族。彝族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待人热忱,十分好客。假如你有机会走进彝家山寨,主人定会十分高兴地留你做客,并为你奉上颇具彝家风味的“坛坛酒”和“坨坨肉”。 “坛坛酒”是用玉米、高粱和荞麦等杂粮为原料,再配以十余种草药装进瓦罐里酿制而成。这种酒喝起来香甜爽口,却并不醉人。“坨坨肉”一般是用一种叫“仔猪”的肉烹制而成。由于这种猪长年散放于山坡野林之中,活动自由,觅食丰富,能长就一身紧肉,故吃起来细嫩糯软,香而不腻。待你吃饱道别时,主人还会将一条猪腿或半个猪脸送你带走,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两年前,我曾陪同北京一位老作家钻进深山老林,在一个彝家山寨的草地上美美地吃了一顿“坨坨肉”,喝了一罐“坛坛酒”。尽管“坨坨肉”和“坛坛酒”把我的肚子早已撑了个饱,离去时我却依然恋恋不舍。我听说,这次有几位参加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美国人刚到不几天,就吵嚷着要去彝家吃“坨坨肉”,喝“坛坛酒”。 彝族的重大节日是火把节。西昌的彝族火把节被称为“彝乡眼睛的节日”,远在汉、唐时代便有文献记载。火把节除了在白天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和姑娘舞蹈、小伙摔跤等活动外,晚上村民们还要成群结队,手持火把,遍游于山冈丛林之间。点点灯火,闪烁四野,如天女散花,似繁星落地,其景象奇特而又壮观。更有意思的是,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姑娘选美活动。男女双双,可以随便谈情说爱。倘若你是一位未婚而又有艳福的男子,躲在伞下的彝家姑娘,也许还会为你张开爱的风帆。 西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据载,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曾涉足此地,譬如:司马迁“西征巴蜀”,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南征会理,杨升庵“夜宿泸山”,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坐镇“西康”,等等。 西昌是西方学者和旅行家探险的乐园。1275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到西昌,成为到西昌的第一个外国人。此后,从1868年至1909年的四十二年间,法国旅行家安邺、英国旅行家巴伯、法国亲王奥尔良、法国人凡尔赛、法国殖民军一等军医吕真、英国人布洛克,以及法国人多龙率领的考察团,也都先后来过西昌。 西昌是五十五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途经之地。脍炙人口的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便发生于此。 \"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指定阅读,收录完整篇目,全新修订 ☆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书写“空间文明”的浪漫华章! ☆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得主李鸣生经典作品! ☆一手实地采访资料,全景式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史诗事件! ☆在通向宇宙的路上,航天人的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