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00818/10/20200818104146350.jpg)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9.60
折扣购买: 一名记者的红色印记寻访
ISBN: 9787567023703
(一)萨苏曝出日军记载招远烈士故事 我们能找到他吗? ——日军记载的无名战士 写这篇文童的时候,心中其实只有一个想法——我们 能找到他吗? 如果能找到,想到他的墓前,献一束花。 桑岛节郎,《华北战记》的作者,在《齐山之战》一 节中,写下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那是他在1943年一次扫 荡中的经历。我想,萨苏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完完整整 地翻译过来—— 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月七日随下店据点的官兵轮换 回中队部休整,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三个月的医务室,从那 些老兵们的吼叫声中解放了。青木忠三郎上等兵代替我去 下店担任卫生兵,中队这里我还有一个同事,是长浜升上 等兵。 “好了好了,总算安生一些了。”就在我刚刚这样想 的时候,当天夜里,又接到随队出发的命令。时在夜十一 点三十分,外面大雪纷飞。讨伐队由一个指挥班、两个小 队、一个机关枪分队组成,此外还有县警备队的一个中队 。日军驻屯的各县县城,都有两个中队以上的县警备队, 一般行动时都会留一个中队担任留守。不过,县警备队战 意低迷,没有足够的战斗力。 在大雪中跋涉,没有说话的欲望,所以大家都默默无 语,埋头行军。我今天穿得有些少。本来应该穿羊毛的防 寒裤,结果只穿了一条薄薄的军裤,寒冷的感觉从脚下一 直升上来,下半身冷得厉害。天快亮的时候,雪停了,所 见之处都是白皑皑的雪原。我们踏雪前进,在拂晓突袭了 位于招远县北部一个叫作石栅的村庄。但是,八路军早已 转移了。“也许还有躲藏起来的,进村,彻底地搜!”带 队的中队长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挨家挨户的搜查终于有了 结果,我们抓到一名年轻的地方干部(日语为“工作员”) 。 因为按照计划第二天还要继续战斗,这一天我们准备 到招远县北部招远与龙口之间的要冲槐树庄宿营。于是, 吃完早饭后我们出发。 我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一月参加作战的时候,带的 是长枪,不过这一次没有带,只在腰间的皮带上佩一支毛 瑟式手枪。我编在指挥班,班长寺岛辰三军曹对我下令道 :“桑岛,你,拉着俘虏走。”那名干部被双手反剪捆绑 着,寺岛把绳子的一端扔给我牵着。 这名八路军干部看起来二十四五岁,个子不高,但目 光锐利。他留着偏分的头发,皮肤白皙,堪称美男子,是 一个让人看来干练而有气度的年轻人,穿着一身新便服。 我能讲磕磕巴巴的中国话。在青岛陆军医院进行卫生 兵教育培训的时候,我曾经向忘记了名字的一名药剂少尉 学中国话,一个星期一小时,先后学了四个月。在下店, 也曾经和县警备队的队员接触,于是,也算是能懂一点中 文。 “你多大年龄?” “到了招远就要杀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