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精选图画书 新奶奶
作者简介
[奥]伊丽莎白·斯泰克纳(Elisabeth Steinkellner) 1981年出生,奥地利人著名作家。小时候曾梦想成为马戏演员、海洋生物学家,12岁时发现了写作的乐趣。取得社会科学学位后,开始尝试完成童年时的梦想,但无论在做什么,写作都一直陪伴着她。 [奥]米歇尔·罗厄(Michael Roher) 1980年出生,奥地利著名画家。在维也纳学习社会教育。他的作品中中深深印刻着他对马戏、绘画、设计以及与人交流的热爱。从2010年第一部图画书出版,迄今已创作了近30部作品。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众多关注的同时也获得许多奖项。现和家人一起住在维也纳。
内容简介
奶奶,你是一个奇迹 唐 兵 儿童文学评论家 读《新奶奶》让我想起我的母亲,母亲当年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开始她老爱忘事,忘了刚刚关过煤气,忘了想对父亲说的话,忘了马上要去做什么……这让她无比沮丧,她原本是个内向而害羞的人哎。后来,她不记得回家的路,有两次被民警送了回来。后来,她一个人傍晚出门就没再回来。我们四处寻找,找了三天,才知道她出了车祸。这一直是家里人的隐痛。好长一段时间,我不愿面对父亲,我怪他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照顾妻子的责任,怪他面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竟是这般粗心……可是我又常常心虚,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忙着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并没有经常去探望他们,也没有对这个病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现在,母亲离开十多年了,春节团聚时我们回忆起小时候的热闹,想起一家五口围坐一起说说笑笑包饺子,想起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在门口开心地放鞭炮,想起遥远的故乡……妈妈,你知道我们想你吗? 这本书唤起了我最为珍贵的情感,那就是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这种真挚、朴素、绵长、深沉的情感也是每个人藏在心底的。 有趣的是,作为一本给孩子看的绘本,本书采用了小女孩芬妮的视角和芬妮的口吻,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阿尔茨海默病带给奶奶的显著变化,以及芬妮和芬妮的家人从惊讶到接受,最后完全习惯并悦纳老人的过程。这里,没有一句提到阿尔茨海默病,只是温暖地讲述这么一个发生了的故事。儿童的口吻使沉重的话题变得轻盈起来,儿童的视角也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童话色彩。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在画家所描绘的家庭场景里,就连小小的摆设和物件都是有表情的,画框里的鱼、纸箱里的小丑、门上的面具,还有围着奶奶讨食的鸭子,每一个眼神都在说话,特别是那只猫和三只小老鼠,每一个重要场合都有它们的身影。你瞧,当芬妮给奶奶讲女巫故事时,猫咪骑在芬妮的飞天扫帚上,老鼠穿着披风举着魔棒紧随其后;当奶奶躺在餐桌下呼呼大睡时,猫咪皱着眉,老鼠摸着头,苦恼地打量着奶奶,仿佛束手无策;到了故事结尾,芬妮给奶奶设计了一个奇怪的新发型,两只老鼠也可笑地顶着一头波浪般的卷发……可以说,画家画出了一个芬妮眼中的世界,一个属于孩子的童话世界,这里所有的物件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小动物都是家人,它们组成了芬妮温暖的大家庭,正是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给予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无处不在的爱,它才是产生奇迹的力量。 整本书只采用了一个色调——红咖色,这个色调既把阿尔茨海默病带给一个家庭的重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又让故事保持了温暖的底色。画家的笔触生动细腻,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略带夸张,富于装饰性的摆设和随处可见的几何图案及花朵纹样都晕染出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家对单一色系丰富层次的挖掘和运用,使画面既和谐又不失变化,表现出其驾驭色彩的高超技巧。 整个故事举重若轻,将沉重的内核与轻松的叙述、苦涩的滋味与温暖的基调糅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审美体验,读来让人笑着流泪。而第一人称的叙述更增加了亲切感,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亲人的身影。有些现实我们不忍面对,但是学会如何接受,并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才是人生给予我们的课题。值得庆幸的是,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有收获,那就是发现了潜藏在我们心底的对亲人无尽的爱以及由爱延伸出的亲情、善良、宽容和耐心,这也是本书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人性的温暖。对于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人们,它无疑具有抚慰心灵的力量。生活永远在继续,就像一条缓缓向前流淌的河,需要鼓起勇气,相信奇迹。 芬妮,谢谢你 徐浙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芬妮——这个家里的小宝贝,用她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奶奶的变化,让我们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对家人的影响,让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让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就会有不同。 芬妮,谢谢你——告诉我们以前的奶奶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有活力又多么爱家人:那一张张错落的明信片,犹如奶奶自由而轻快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与快乐;但不管在哪里,奶奶的心里都装着“家人”,于是澳洲的袋鼠、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金门大桥,将芬妮的梦带到很远很远;奶奶的菜肴、芬妮的小舌头、全家人的笑,还有那只翘着尾巴的猫,都将幸福锁定得实实在在。 芬妮,谢谢你——告诉我们新奶奶虽然和以前不一样,不能再到处旅行了,有时会突然笑起来,还会做出“吓坏”我们的危险行为,甚至需要“你”的照顾,但你依然那么爱这个新奶奶:会陪她去公园,听她讲故事,和她一起喝热可可,给她读女巫的故事,和她一起努力将勺子送进嘴巴,每个星期天给奶奶设计一个新发型……而且,你发现新奶奶很有趣、很可爱,她竟然会喜欢你的新发型,会和鸭子抢面包屑,会听着故事开心地笑,会像孩子般叉着腿睡在餐桌下,还能开心地尝试任何新发型。 我读了又读,绘本的每一页都有奶奶,每一页都有着装相同、样貌相似,却又分明是不同的奶奶。那些色调相近又叙事细腻的画面,是奶奶的生活故事,也是芬妮一家的生命奇遇,其中有三处情景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其一,全家人快乐的聚餐后就迎来了“新奶奶”,前后画面的突变让我真切感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的“不知不觉”与影响巨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这句话启蒙了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也深知脑对心理世界和情绪行为的基础性作用。《新奶奶》以生活的细节,让我再次看到病症对人脑的损伤,乃至对日常行为和情绪情感的现实影响。这不是一本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专业书籍,但却足以让我们看到这一病症的隐匿性与影响力。 其二,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奶奶,脑海中那些快乐的画面:儿时的小狗、童年的课堂、曾经的家园、爱情与婚礼。怪不得奶奶那么爱芬妮、爱家人,原来她被深深地宠爱过。这幅画面让我想起动画片《欢乐皱纹》(Wrinkles) 里的一个片段——也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她每天都坐在窗前,很安详,很享受,原来对于她而言,她正坐在开往伊斯坦布尔的列车上……如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必须要有所遗忘,但愿留下的都是曾经的幸福与美好,就如这两位奶奶一样。或许我们都该为了不可预期的遗忘,多陪陪家人,多创造些快乐! 其三,前后环衬两幅一样的画,同一个家,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家人,同样的装点。犹如每日的生活,如果不留意,谁会知道芬妮有了新奶奶?如果不接纳,新奶奶还会露出相片上的微笑吗?如果不互相帮忙,那些最美好的东西还会存在吗?两幅一样的画,是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是芬妮一家努力后又找到的生活平衡,是虽然不能再回去但已然存在 过的那一天。 芬妮,谢谢你——不管以前的奶奶,还是现在的新奶奶,你都那么爱她!你让我们知道,奶奶也是家里的“宝贝”!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困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即便成人,都会因为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知而慌乱、焦虑,不知所措。 故事以小女孩芬妮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了阿尔茨海默病带给奶奶的变化,以及芬妮一家从惊讶到接受,最后完全悦纳老人的过程。字里行间散发出人性的温暖,唤起我们潜藏在心底的对亲人无尽的爱,以及由爱延伸出的亲情、善良、宽容和耐心,帮助我们理解生命、鼓起勇气、相信奇迹。